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焦点关注

移动打车预示着移动电商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时间:2014-03-06 14:08:11来源:新浪网

  【印联传媒网讯】时间已经悄悄迈入3月,但以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为“马前卒”的双马对阵,仍然没有偃旗息鼓的意思。针对最新的补贴即将结束的传言,双方都信誓旦旦,表示补贴活动是一项长期政策。

 

 

  但种种迹象表明,纯粹的价格战可能将迎来转折点,“退出的节奏”已经越来越明显,而模式创新将进入新局。

  短期的可能结局

  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信号是,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在“来往”扎堆里发出感慨,称自己母亲在路边打车,既不会用打车软件,又打不到车,深感这场竞争伤害了用户利益,他们“不仅不能享受到‘竞争红利优惠’,连起码的打车服务也没有了。”

  马云直接呼吁:“这事还真得认真思考和对待。打车软件的朋友们,你们还想打多久啊?建议你们坐下来喝杯茶,商量一下,下一步如何干的更智慧点。”他认为,市场竞争的原则是要让市场受惠,让用户受益。不怕烧钱,更不怕竞争,但最怕伤害用户的利益。

  另一些值得注意的信号是,面对赤膊竞争,媒体披露了众多骗取补贴的行为、安全隐患、供求公平等问题,一些地方政府也已经出面做早期干预。

  上海市交管部门约谈了嘀嘀打车、快的打车负责人,明确自3月1日起早晚高峰时段严禁使用打车软件约车。并将把第三方打车软件约车业务纳入电调业务统计范围,承接打车软件约车业务车辆顶灯显示“电调”。此外,对已载客运营的车辆,屏蔽发送业务信息。上海市交港局重申,如不愿意接受“纳管”,交通主管部门将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暂停第三方打车软件应用。

  广东佛山交管部门则表示,佛山不会“封杀”嘀嘀打车等软件,目前正建设统一的召车系统,计划将其纳入监管,该系统预计6月底前发布。北京市交管部门则发布禁令,要求每辆出租汽车只许安装一种叫车软件终端。

  此外,南昌近期将利用电召平台开发一款可由政府监管、无须司机看屏的“高安全系数”打车软件,旨在解决行驶中看屏抢单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扬招被拒的维权监管难题。

  显然,补贴所带来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而舆论氛围也已经从早前的欢腾鼓吹变为理性反思。预计这场圈地竞争不会再是“根本停不下来”的花钱游戏了,短期内既有主动降温,也有被动冷却。未来,双方可能都会改变游戏规则,常态化的补贴可能仍然会存在,力度范围上会有所缩减。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将锻造并竞争更为本质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优劣。

  网络交通的想象

  传统上,出租车行业被大公司或者政府垄断。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目前所遭遇的舆论反弹,部分原因就来自这里。相比之下,打车软件鼻祖Uber则发现了更为细致的“分层租车”市场,无疑更能为既有利益者所接受。

  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直接面对的是传统的出租车领域,连接着出租车公司/司机和乘客两个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是存量供需匹配的问题。Uber实际上则是一种“租车服务”软件,旨在解决增量供应问题,即诱使私家车成为出租车。这客观上大大降低了私家车空驶率,提高了社会交通效率。

  Uber目标用户是那些自己有车、而因各种原因不愿开不能开、又想享受高质量乘车体验的用户,它提供的车不是统一的 TAXI,而是比一般出租车贵的私家车服务,通常提供的是豪华轿车。Uber还会根据雨雪恶劣天气、节假日用车高峰、需求密集区域等市场情况采用“高峰定价”(Surge-Pricing),收入来源包括打车费抽成、物流服务等。

  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会不会也选择Uber的道路?我们尚不得而知,但要想复制与私家车主合作的打车服务,关键因素还在政府政策上。考虑到环保节能治堵等需求,政府适度放开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加上可能涉入的商务租车、物流配送等多个横向相关领域,以及在车载互联网应用等纵深方向的发展,打车软件将不再只用于打车,将全面担负起行车记录、安全监控、行程安排、感应传送、智能控制等多种功能。这种网络交通的想象图景,无疑将是“车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打车软件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现阶段而言,打造一个功能完善、体验良好的应用仍是基础性工作。针对目前舆论提及的欺骗、拒载、违约、抢单不安全等现象,未来可能会出现司乘双方信用评价体系、积分体系、第三方机构监测、完全语音操作等功能。长期来看,涉足包括金融、医疗、政务、交通、气象等行业以及海量互联网用户的基础服务和应用,优化商业生态建设,将是必然选择。

  事实上,腾讯(633.5, 11.00, 1.77%, 实时行情)、阿里理应考虑到了这些发展方向和模式,但相对于互联网金融、移动电商的大局,目前的O2O手段显然只是一叶障目,现在也远远没有到收割的时候。

  得移动者得天下

  尽管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可能抱持着网络交通的大梦想,目前跑马圈地也获得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这也许根本不是问题的关键。背后金主所谋划的并不在于一城一时的得失,而在于移动互联网。这正是马云所谓“认真思考和对待”的大事。

  打车软件双向补贴想俘获的是用户对移动电商核心之一——支付系统的支持,进而赢取用户资金和时间资源,再面向银行、商户等第三方客户做“供应链金融”等多项服务。换句话说,打车软件将大家约车支付的钱众筹形成资金池,再用于利润再生。这客观上带来了银行存款转移、倒逼着存款利率市场化。

  相较传统银行的传统储蓄,互联网以技术优势大大降低了收集用户的成本,可以低成本吸引大量用户后,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增加用户的黏性。而后,互联网巨头们就可以一面维护着海量用户,一面再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设计全新的金融产品。这种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路径是发达国家经验中闻所未闻的,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必须正视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变化。这是互联网金融的内在价值,也是传统金融界(6.81, 0.11, 1.64%)大为惊恐的原因。

  而在具体案例上,微信从一款单纯的移动即时社交工具涉入移动支付、移动电商,不仅造成了中国互联网BAT格局的部分失衡,也加剧了上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从简简单单的时间流量、用户流量的入口,演变成为移动电商门脸、生活场景的一部分、电子化的人体器官,微信顺理成章倾入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正是阿里最为在意、觊觎已久、用心培育的领土。如果说淘宝、天猫“双十一”是以一种郑重其事的挑战敲响了传统行业的丧钟,那么,微信及其衍生服务则是以一种涓涓细流的温润蚕食着颠覆者的血脉。

  根据腾讯CEO马化腾对微信支付的定义,用户只需将微信账户与银行卡绑定,就可以在微信内公众号、APP以及身边随时可见的二维码上,简便、快捷地完成付款,从而为商业场景在手机中的闭环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微信支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支付工具,而是为移动支付提供的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靠传统B2C、C2C为体征、网络交易为核心的阿里,其场景营造能力仍属于片段而零散式的。我们可以从马云在内部邮件中的表态理解其担忧,他直言阿里“目前在APP端上的表现不令人满意”。即将到来的“3·8手机淘宝生活节”就是这样一场反击战。“手机”二字将阿里的担忧和战略转移表露无遗,能否实现“All in移动电商”的布局,只能拭目以待。

  打造平台、形成闭环,是国内电商所青睐的发展道路,但无论是做移动电商平台,还是“建立DT数据时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一个共识是:移动互联网将是最有价值的互联网,而移动电商必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领域。移动电商的购物逻辑,明显有别于传统PC电商。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将时刻伴随着购物可能性,而转瞬即逝的购物冲动又考验着快速便捷的媒体生产、产品设计和客户体验。如何从过去的流量为王,演变为移动电商所要求的社交为王,如何将原有的用户转化为粉丝,将是能否实现020链条的关键。

  此次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大战,以及微信“抢红包”、“求关怀”等几波攻势,时间短密度高。出现这样的混战说明移动电商生态仍是荒原地带,野蛮生长是短期重要特征,规则的建立和体系的成型,仍待时日。但既然序幕已经打开,未来的戏码会更为精彩,相信“每一个人很快会感受到、接收到2014年的变化。”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