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印百科 > 印后工艺

平装加工中的后道切书工艺

时间:2014-11-27 14:02:59来源:慧聪网

  【印联传媒内容摘要】切书平装加工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要使三面切书机成品尺寸一致,不仅三面切书机要按要求调节尺寸,而且在装订工艺安排中,要形成前道工序为后道工序服务的宗旨。

 

 

  首先机械折页后,接着就应使书帖捆扎平服,为胶订书背厚度的基本一致创造有利条件,使胶订机的托实夹紧机构工作可靠,胶订后书背厚度一致,平实方正。其次胶订工序在上侧胶时,要薄而均匀,粘接牢固。防止侧胶过厚,书背高于切口在三面切书时产生上大下小故障。背胶在上胶时,按质量标准尽量上厚,消除三面切书时书背打皱现象。并且在粘接牢固的情况下,书背尽量不要比切口厚,可使书背略带圆势,为三面切书机成书尺寸一致创造条件。三面切书时,不仅要按客户要求调节刀规,保持成书尺寸。而且要查出本工序的废次书,查出折页不准、未切开、配帖多少页、无侧胶或书背粘接不牢的书。重要的是使用翻查溜号的方式,查出如内白页,严重脏版、纸张破洞、倒帖等问题的书,最后做上个人责任标记,落实工作责任,保证全书的印装质量。

  只有在前几道工序为三面切书创造了有利条件的情况下,三面切书才能保证质量。三面切书机按规定调节机械,排除三面切书机操作中常见的裁切尺寸不符要求,如书册不正,左右歪斜,切口不光洁等问题。

  问题1:上下刀

  其原因是千斤压板压力调节不当,压力过大,书堆后背部会翘起,压力过小,书堆在压脚下会隆起,裁切后都出现书堆表面前口尺寸大于下面正常尺寸,千斤压板高度应调到离书堆上5~10mm;纸张松暄,上层空气多,切书刀下压时纸张移动,造成上面尺寸小于下面正常尺寸;应对书帖进行捆扎24h再配页,有条件的在配页后应进行压平;夹书机构中送书小车后挡板与工作台不垂直,应调节垂直;裁切高度偏高,造成压纸器压力大,拉切力大,纸张弯曲变形大,适当降低切书高度;切书机构中,夹书器的轨道或轴承磨损,使夹书器送书时前后仰,使书本尺寸不一,应更换磨损件,重新调整轴承的偏心,使其间隙一致。

  问题2:门刀尺寸大小不一

  其原因是送书机构中有的部件配合不好;连杆上的滚针轴承磨损,应定期更换相关轴承;控制送书机构行程的滚子凸轮有间隙,应重新调整双滚球的夹角,消除间隙;摆动主体上的螺母松动,对夹紧块进行加工,使其能锁住,并且要求检查工经常用生产书与样品书进行比较,防止尺寸变化;固定轴的摆套磨损,使行程不一,应更换;门刀滑道有间隙,应重新调整。

  问题3:刀花

  其原因是切口出现凹凸不平的刀痕,刀刃磨损,有崩刀刃现象,应及时换刀或进行磨刀。

  问题4:破头

  其原因是无划路刀装置,或划路刀规矩不合适,应正确使用。应提高前道工序要求,以减少破头现象。保证胶层在0.8~1.2mm之间,胶托平实,包本无空泡;封面用纸不能太差,封面用纸的纤维方向的纵纹与背脊字平行;书帖捆扎要紧,铣背、起槽要光洁,不然易使背胶松弛,加厚书背;侧胶不能过厚,胶订后的书不能斜背;适当降低裁切高度,减少破头。刀刃不锋利及刀角过小,应选用19°刀角的刀片且刃磨锋利,并经常铲掉附在刀片切口上的胶,打上石蜡或肥皂。

  问题5:书册切后歪斜

  其原因是送书小车后挡板与门刀不平行,应调整平行度;送书小车轨道内偏心滚轮调节不好,间隙过大,左右歪斜,应调节到小车无摆动;上刀壳磨损及变形,应更换。

  问题6:毛口

  其原因是刀条使用时间太长或切入太深,或刀条质量不高。刀片切入刀条应在0.5~1.0mm,勤换刀条并保持刀片锋利。

  问题7:每叠书第一本天头、地脚靠近背部位切口不齐

  其原因是压板未打成斜角或未压到位;侧胶过厚、书册过薄,裁切高度偏高。应对症解决。

  问题8:天头、地脚部分切不断

  其原因是门刀与侧刀条下垫不实或不平;侧刀辅助滑道与滑块有间隙或偏心定位轴移动,造成侧刀下切时上抬,有时切不断;在上侧刀时前后尺寸不一致,不能切断,应重新向下调节刀片位。

  问题9:书本驳口

  其原因是最上面一本书上大下小带弧形;千斤压板压力不足,应加大压力;压板上的下垫纸板与门刀刀片间距大于0.5mm,应重新加垫纸板后,随书一同切出,大小一样,消除间距。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