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可变数据印刷的生产管理可以分为印前管理、印中管理以及印后管理3个方面,在此,笔者以药品包装的可变数据印刷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印前管理
在对药品包装赋码前,要对数据进行规范化管理,防止出现用错数据、重复使用数据等造成印品报废的现象。避免此现象的有效办法即建立数据管理体系,以实现数据流程的可溯性管理,这也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吻合。
此外,了解一些可变数据的命名规则,也可以防止在数据传输和使用过程中混用数据。以药品电子监管码为例,其使用20位进行编码,其中前7位(产品资源码)包含企业信息、药品名称、剂型、批准文号、规格等信息,可应用于物流、零售结算环节的使用,8到16位是单件序列位,最后4位是校验位,校验位由特殊加密算法生成,图1为某药品电子监管码。从药品电子监管网中下载的药监码文件,其命名规则为“药品通用名_申请单号_码开始序列号(20位药监码的前16位)-文件序号(3位数字)_包装规格_包装级别”。例如,表1中所示的数据文件名为“复方苦参注射液_20090813-1_8200008400050520-000_盒5瓶_1.txt”,其中“复方苦参注射液”为药品通用名,“20090813-1”为申请单号,“8200008400050520”为码开始序列号,“000”为文件序号,“盒5瓶”为包装规格,“1”为包装级别(包装级别中,1为最小包装)。
印中管理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切记不能将数据压缩后再传输,一定要保留数据的原始格式,以防止因数据压缩而损坏文件,从而改变了数据的原始数列。虽然因压缩文件而损坏文件的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带来的损失则是不可估量的。此外,数据管理的保密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印刷环节,例如,数据传输最好使用FTP或U盘进行传输,并设置密码,切不可图省事,直接通过QQ等传输工具传输。此外,在进行赋码之前,也要做好数据使用记录,以便于可溯性管理。
赋码过程中,应将车间温度控制在22℃左右,湿度控制在65%左右。赋码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印刷弊病包括条码出现掉线、糊码等。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印刷机的速度远大于赋码设备的速度,所以在联版时应尽量减少输纸步距,不能只考虑印刷机。而且在赋码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在线监测设备来控制赋码质量,应加强人工巡检,这是因为赋码效果受纸张特性的影响很大,而纸张的含水量等指标又很容易发生变化,所以质检人员应在收纸部以大于胶印生产的抽样率进行随机抽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印后管理
赋码完成后,操作人员要对数据的使用情况做进一步统计(即完善表2中的下半部分内容),记录数据的使用情况,如此次数据使用量、剩余数据量、剩余数据起始码与终止码等,以备客户查验或者质量追溯。此外,还应有专人负责将赋码设备上的数据进行物理删除,只保留原始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在数据使用之前和数据使用完毕之后,应由质量部人员签字确认。
药品包装完成赋码后,往往还需进行上光、覆膜等表面整饰处理,由于不同纸张、甚至同批次纸张的含水量等指标都有所差异,因此在批量进行上光或覆膜等表面整饰处理之前,一定要进行上光或覆膜试验,并对条码的级别、识读情况及品相等参数进行检验。这样可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解决,如上光时因条码未彻底干燥而导致糊码、条码级别低等问题,可以提前对印品进行干燥处理;覆膜时因膜的反射率高导致条码级别低等问题,可提前换膜,以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
可变数据印刷的生产管理看似很复杂,但是只要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原理,有条不紊地进行科学管理,就一定能为其顺利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印联责编:星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