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诗行天下剧组拍摄经典印刷版《全唐诗》

时间:2014-05-27 10:07:19来源:科印网

  【印联传媒网讯】近日,央视科教频道大型纪录片《诗行天下》摄制组来到扬州,前往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广陵书社,拍摄经典《全唐诗》。

 


 

  这是一部中国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金黄色的真丝缎面,洁白柔软的宣纸上,印制着一行行唐代诗人们的千古绝唱。近日,央视科教频道大型纪录片《诗行天下》摄制组来到扬州,前往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广陵书社,拍摄这部经典《全唐诗》。

  拍作品

  《全唐诗》将作为节目重点

  央视《诗行天下》是一档以诗歌为主题的节目,而在中国的诗歌史上,曹寅奉旨在扬州天宁寺刊刻的《全唐诗》,绝对是一座高峰。2009年,广陵书社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全唐诗》进行影印再版,再现了中国文化史上的这一巨作。

  《诗行天下》栏目组正在拍摄《全唐诗》

  “这是以诗歌为引子的电视节目,通过诗歌来了解一座城市,一片区域。”《诗行天下》的编剧韦先生介绍,“如果谈到诗歌,那么扬州的《全唐诗》肯定是绕不过去的。”

  韦先生介绍,这次《诗行天下》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四个点,分别是江南、大理、桂林、青海,在这些地区,各自有地方诗歌的魅力。而在江南这个篇章中,起笔之处就是扬州。“我们所说的江南,并不是地理位置上的江南,而是文化概念里的江南。整个江南篇,是从李白那首"烟花三月下扬州"开始的。”

  既然到了扬州,就要拍摄有关扬州的诗歌。那么,《全唐诗》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召见曹寅,命他刊刻《全唐诗》。康熙皇帝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发下,作为曹寅刊刻的底本。同时,还辅以胡震亨编的《唐音统签》,共收录了唐代、五代诗歌49403首,作者2873人,以时代前后排列,并附作者小传。曹寅接旨后,召集天下名工匠,用雕版印刷的技艺,刻出了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到了现代,广陵书社运用现代科技再现了这部作品。

  如今,央视《诗行天下》来到广陵书社,将这部作品收在镜头之中,并作为整档节目的重点。“古代的雕版,现代的科技,在一部《全唐诗》中,能够体现文化的传承和延续。”韦先生说道。

  拍人物

  拍摄雕版传人的日常一天

  当年,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是用雕版印刷的技艺。在《诗行天下》中,也关注了扬州的雕版印刷。“这次他们拍摄的雕版人物,是广陵书社的刘坤,拍摄他作为雕版印刷技艺传人的日常一天。”广陵书社负责人孙叶锋介绍。

  昨日上午,摄制组就来到了东关街上,而刘坤骑着自行车,和熟悉的街坊们打着招呼,走进一间路边的饭店,点上老扬州爱点的烫干丝、小笼汤包等,听着杨明坤表演的扬州评话,一个悠闲舒适的上午,就在这样的“皮包水”中度过。

  老扬州的生活悄然入镜,拍摄的重点,还在于雕版印刷。下午,在工作案前坐定,刘坤就收起了生活中的闲淡,变得专心致志起来。每一次刻在木版上的刀痕,都是不能有丝毫差错的。在雕版印刷的传承中,多是靠着这些传人,在刀尖和版片之间进行延续。拍摄镜头的最后,是已经刻好印完的一张宣纸,迎着阳光,映出纸上那首脍炙人口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整部扬州专题的首尾,就在这首名诗之中遥相呼应。

  拍扬州

  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

  韦先生介绍,这档节目的主旨,就是唤醒民众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并从这些诗词中重新发现生活之美。在走过的这些城市中,韦先生盛赞扬州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扬州的风景园林,是延续着江南风格的,其中又融入了徽派建筑,就形成了独属于扬州的一种美,这种美令人向往,令人心醉。”

  韦先生特别提到,走进扬州,才知道什么叫做“绿杨城郭”,这座城市到处都是翠绿的颜色,在城建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把绿地还给了市民,这样“天人合一”的理念,尤其令人感佩。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