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印百科 > 快印常识

如何辨别印刷色彩失真?

时间:2015-04-15 17:51:13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内容摘要】目前,在印刷界已出现很多套色彩管理系统,在印刷的颜色上都有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在现在印刷客户群体中,他们对色彩的要求日趋苛刻,为了更好的印刷服务,我们有必要了解导致色彩失真的主要因素以及失真的辨别方法。

 

如何辨别印刷色彩失真?

  一、导致色彩失真的主要因素

  1、色彩还原处理引起色彩失真

  现代印刷通常使用C、M、Y、K四色油墨再现色彩,由于油墨本身存在纯度问题,因而印刷叠印时也会产生色彩失真。

  2、分色处理引起色彩失真

  印刷通常使用C、M、Y、K四色油墨复制色彩,而数字采集设备采集到计算机的图像信息通常是R、G、B信息,因而在印刷制版之前需要将图像信息转换成C、M、Y、K模式,即分色处理。所谓“分色”就是将图像每个像素的色彩信息(一般是R、G、B颜色信息)分解转换成适合印刷C、M、Y、K模式的色彩信息。在分色过程中会引起颜色信息丢失。在分色时,只有根据油墨、纸张等印刷适性,正确设置分色参数(如设定网点扩大值、灰平衡参数、黑版阶调等),才可能输出高质量的分色片,尽可能减少颜色信息的丢失。

  3、原稿存在色彩失真

  印刷图像原稿大多是通过摄影手段得到的。对于照片原稿,除了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色彩失真外,由于色彩是通过色料等呈色材料再现的,而呈色材料很容易发生色衰减,因而也可能引起照片色彩的失真。另外,随着数码相机的不断普及,数字图像原稿越来越多,而数码相机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大大提高,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差,拍摄出来的图像容易出现画面暗淡、图像模糊等问题,造成原稿色彩失真。

  4、扫描处理引起色彩失真

  照片原稿的图像密度是连续的,需要将图像信息采集到计算机中。在利用扫描设备扫描图像时,需要把图像分割成不连续的像素点,逐点逐行采集原稿上每个像素点的R、G、B信息。在扫描过程中,会引起像素点颜色信息的丢失,而图像处理都是以所采集的图像信息为基础,所有关于色彩的操作也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并不能增加图像的颜色信息。因此,对于照片原稿来说,扫描是图像处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操作不当就会引起图像色彩失真。

  二、如何辨别色彩失真

  对色彩失真的主要因素有了了解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发现色彩失真才是关键。

  1.第一印象基准法

  人的眼睛对色彩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对于色彩轻微失真的图像,反复观察会减弱识别的能力。因此,在判断是否存在色彩失真时,利用第一眼的印象来排除人眼颜色视觉的局限性是发现色彩失真的重要方法。

  2.中性色基准法

  生活中有许多中性色彩,如黑色、白色、灰色等,它们是缤纷世界中颜色的零点,我们可以作为辨别色彩失真的基点。

  3.肤色基准法

  皮肤的颜色是人们最熟悉的色彩,凡是人物图像,尤其是以人物肖像为主的画面,都可以根据皮肤的颜色作为辨别色彩失真的依据。无论黄皮肤、白皮肤或黑皮肤,其肤色都有一个规律,那就是都是血色。即:黄中有红、白里透红或黑中泛红,如果图像中人物肤色偏黄就会给人产生病态的感觉。在正常情况下,即使图像中人物皮肤的颜色真的偏黄,在彩色校正时也要调整为血色,即黄中有红。

  在印刷操作中,对失真的主要因素和辨别方法若熟练掌握,那么在印刷的色彩上就能很好的把握,顺利的达到客户心目中完整的效果。因此,对印刷颜色的失真把握我们是不容忽视的。

 

责任编辑:魏盼盼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