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当前位置首页 > 快印百科 > 印后工艺

关于数码印刷之后道工艺

时间:2014-07-09 15:29:30来源:慧聪网

  【印联传媒内容摘要】印刷业产品通常由三大工序完成,即印前、印刷和印后的加工,印后指印刷以后的装饰完成工序,没有印后加工印品就无法成就读者、使用者所需的阅读品或使用品。印后加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印后书刊本册等的装订加工(即对印品的装饰加工),二是印后色装装潢加工(即对可色装物品进行的印后装潢加工)。

 

 

  下面笔者从印后的工艺、设备现状、发展趋势,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总体设备繁多工序复杂

  印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序,工艺上可变性大,如书刊装订的装法就有14种之多(常用的有5种),订联方法常用的也有四五种。色装上除四大色(烟色、食色、药色、酒色)以外,还有许多需色装的各种规格的色装方法和形式。印后所使用的设备也是种类、型号繁多,设备有几十种,型号近300个,水平悬殊、共性极少。即使是同一工种的设备也很少有共性,如装订的订联设备,同是将书刊订联,但有铁丝订设备、锁线订设备、胶订设备,其中又分单机和联动线。这三种连接法的设备,几乎一点共性没有。色装设备虽有些共性,但种类也很繁多。

  目前我国印后的加工数量之大(书刊每年70多亿册、本册等80亿册,四大色的数量上百亿册),从事印后人数之多(占全印刷业人数35%左右),使用设备种类、型号之繁多,先进程度之高,装帧和包装材料、品种、式样之广,工艺加工之复杂,出书速度之快,各项国家级标准之齐全(共有10多项),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且为世界之最。现代书刊本册等不单单是阅读品、使用品,色装各类盒、袋等也不单单只是色物品所用,它已经成为艺术品、礼品、装饰品,供人们观赏、馈送和保存。

  工艺技术趋向多样化个性化

  印后的工艺技术现状与社会的需求、国际上的影响及我国出版界的变化是紧紧相连的。目前社会上的读者和使用者对于阅读品、使用品、色物品的式样、质量、档次品位越来越高,在印后加工方面要求加工者要适应这一现状,更要求印后工艺设计人员提高技能水平,设计出更多新的和具有可行性的好作品,以适应市场和发展的需要。

  我国自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在印后工艺技术各方面已纳入或逐步纳入了国际轨道。我国所用纸张规格和书刊开本尺寸均已进入国际标准范围,实行国际纸张尺寸标准A和B系列,即A型纸890mm×1240mm和900mm×1280mm;B型纸1000mm×1400mm。开本尺寸参照国际标准。纸张用量由原来书刊用书版纸52克左右提高到70克左右(以教科书用量为准),在70多亿书刊中近1/6采用铜版纸,这种用量也与国际用量接近。

  目前我国加工平装书平订已基本淘汰,无线胶订成为连接书刊本册的主要工艺方法,并与国际上连接方法接轨。世界上采用的先进无线胶订精装,我国也正在逐步形成。

  我国是一个最早有书籍制作技术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书籍装法、订法最多的国家,书籍制作技术特别是一些传统的装法,在国际上很有名望。根据国际和国内需要,目前一些个性化的传统、豪华装等特殊装法也逐渐再现与增多,形成了国际上没有的我们有、国际上有的我们精的形势,新的个性化工艺不断出现。

  书籍制作工艺技术趋向多样复杂化,个性化的传统装和创新装越来越多,有些书每套售价在16万多元,还有的一本书就卖到五六万元,成为一种有保存和欣赏价值的艺术收藏品。

  印后色装的工艺技术随着物品色装需要的变化,分别有硬色装、软色装、箱色装、盒色装、袋色装等多种,所用工艺有烫印、压凹凸、覆膜、UV、纸塑复合等。

  印后工艺技术越来越多样复杂化,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员素质也越来越高。

  设备趋向自动化智能化

  我国现有的印后设备有几十种,型号近300个,印后设备种类、型号之繁多,先进程度逐渐之高、共性之少是印前和印刷工序不能比拟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后工序从一个纯手工操作到单机、联动、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过程,经过了多次变革,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化装备的加工工序。

  印后设备的制造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单机到联动化、自动化、智能化,从引进设备到自己制造大批量出口,与国际名牌、老牌印后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比拼;现在我国的印后设备制造厂家已有百余家,其生产量之大,质量之可靠,品种之齐全,完全可以满足我国印后加工的需要并出口于世界各地,深得国内外使用者青睐。现在正向更高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人性化的制造水平飞跃发展。

  目前我国制造和使用的印后设备虽然种类越来越多、先进程度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但是比起世界一流的制造水平还有一些距离,从现在看这种距离越来越小。近些年印后设备制造业发展的板块,如深圳精密达和天津长荣,它们都有自己的新产品,有些已达到国际水平,但不难看出有许多国外印后的先进设备我国还没有,如大幅面自动撞裁单面切纸机(最大幅面2100mm)等。

  总之,印后加工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很有发展前途的艺术加工工序,今后在工艺技术上会更加多样复杂化,除常用的书籍本册加工、包装装潢加工外,会更多出现一些个性化的传统与创新的新工艺,书籍本册不单单是阅读品、使用品,包装类也不再只是将物品色装好就可以了,印后加工将成为一种艺术加工工序,将印刷品装饰得更加高雅、美丽,成为一种有保存价值、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印后设备现已进入机械化加工阶段,预计5~10年内,将会基本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知名印后专家王淮珠老师从事印后工作62年,她在文中预测:印后将在5~10年内全面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加工阶段。同时也告诉我们我国是一个最早拥有书籍制作技术,世界上书籍装法、订法最多的国家,我们应该热爱印后——将印刷品变为商品的艺术加工决定阶段。尽管有太多看衰印刷的言论,但王淮珠坚信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如何进一步发展印后技术。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