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报纸印刷企业转型该何去何从?

时间:2014-10-11 10:30:32来源:科印网

  【印联传媒网讯】报纸印刷业务下滑,逼着报业印企必须要盘算着自己未来的路。毕竟一直赚不了钱是活不下去的,“皇帝女儿不愁嫁”那般的报业黄金时代再也无法重回。而报纸印刷业大不如从前到什么程度呢?举个直观的例子,2013年全国报纸总印张数减少113.2亿印张。

 


 

  另据报协的统计,2012年有46%的报业印企出现了印刷量负增长,在年印刷量10亿印张以上的印企中,有70%的企业印量下滑,远远超出2011年的19%。这个数字听起来就让人很为报纸印刷企业担忧。但是看到一些报业印企的转型之路后,小编似乎觉得自己是杞人忧天了。这就带大家来看看那些转型的报纸印刷企业。

  1、物流经营

  纵观报业印企的转型之路,小编发现物流经营对许多印企都是香饽饽。究竟是为啥呢?其实就是这个行业离不开物流。

  比如,杭州日报旗下的盛元印务已经建立了以杭州为基地300公里24小时物流配送服务圈。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24小时物流配送服务,它正让盛元印务在华东地区商业印刷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北京青年报》则更为霸气,干脆直接开了一个物流公司,且目前已有一定规模。这个物流公司主营印刷、销售纸张、耗材、仓储等一系列业务,可谓是集印刷与物流为一体。

  新华社印务公司则选择了一条耗材物流经营的转型路子。但是这个转型路径似乎也只是像新华社这种大型报业印企才能走的路。为啥呢?小编这就给大家脑补一下,新华社是国家级通讯社,是党的舆论喉舌,新华社印务公司在全国各地有100多家报刊代印厂。

  而目前咱们国家的印刷耗材经营市场发育目前还很不健全,缺乏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代理商。所以如何能争取到一定的政策扶持,新华社印务公司发展印刷耗材物流业自然是妥妥的。

  资料显示,新华社印务公司开展物流经营一年多,就与十几家印刷耗材和设备生产企业签订了几十种产品的代销合同,还与20多家印刷厂建立了销售关系。

  2、进军包装印刷

  其实报业印企之所以到了不得已要转型的地步,主要就是因为其业务较为单一。在报纸衰亡的今天,仅仅依靠报纸的印刷自然是行不通的。不少报业印企开始向多元化经营的方向转型。

  进军包装印刷也是大多数传统印企业务扩张的一大目标,尤其是大中型印企,大多借厂房改扩建之机,引进包装印刷设备,准备大干一场。比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宣布在郑州市邙山区新征240亩地,计划投资几亿元发展商业和包装印刷。

  山西太报传媒印务园区同样也非常看好包装印刷,并在2011年成立了国际创意设计中心,把山西名特产品的创意包装设计与印刷作为主攻方向。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盛元印务也在2011年正式上马包装印刷项目,主打折叠纸盒产品,一年营收四千多万元。

  在此,小编要说的是,对报业印企来说,包装印刷完全是新的领域,既要有相应的设备投入、人员配备还要有相应的市场和销售渠道,所以转型之前要三思而后行。

  3、拓宽范围,物业租赁齐上场

  比起进军包装印刷这个全新的领域,报业印企拓宽印刷范围、进行多元化经营则相对简单些。比如,盛元印务早在2006年就成立盛景科技公司从事印刷辅助设备、印刷机零备件的代理销售业务,近年来还逐步向设备销售服务、对外劳务输出等新领域拓进。

  2009年底,盛元印务旗下的“盛元数码图文工场”正式开业,主要承接宣传册、明信片、相册、高保密账单、喷码报卡等印制服务,运营仅半年便开始盈利。且其商业印刷范畴目前已经从书刊、DM广告拓展到与印刷相关联的纸制品。

  事实上,还有一个更加简单可行的转型办法,就是物业租赁。报纸印刷的产量大幅下滑之后,报业印企内部造成了大量的场地闲置。尤其是对于那些工厂设在寸金寸土的大城市的报业印企而言,每一寸土地的闲置都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物业租赁这条较为简单的转型之路。

  新华社印务公司选择将其位于北京市黄金地段且毗邻街面的部分房屋进行出租,据说单是一年的租金收益便可达到一千万元。京报集团印务中心同样也是出租了部分厂房,其搬迁的新址厂房只占100亩。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