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打车软件补贴大战看网络印刷未来

时间:2014-03-25 17:25:33来源:印刷企业家

  【印联传媒内容摘要】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在补贴大战中投入均高达数亿元,二者的竞相“烧钱”之举不仅令众多出租车司机和上班族大呼“过瘾”,也旋即引起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乃至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的围观和连篇累牍的报道。一时之间形成了街头巷尾人人争相说“嘀嘀”或“快的”的局面。

 

 

  从2月17日到3月4日,不过短短十几天时间,但相信很多人都牢牢记住了两个名字: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这两个打车软件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在今年1月先后开启打车补贴优惠模式,标准均为每单10元,后来嘀嘀打车率先将补贴标准降至每单5元,但由于客户大量流失又于2月17日宣布重返10元补贴时代。此后,便进入了双方的“火拼”时段,快的打车同日宣布将补贴标准提至每单11元,并宣称“永远比同行多一元”。作为应对,嘀嘀打车于次日宣布将补贴标准变更为每单12~20元,而快的打车旋即跟进宣布再次提升补贴标准至每单13元。直到3月4日,快的打车单方面宣布下调补贴,这场令人炫目的补贴大战才逐渐降温。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在这场补贴大战中投入均高达数亿元,二者的竞相“烧钱”之举不仅令众多出租车司机和上班族大呼“过瘾”,也旋即引起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乃至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体的围观和连篇累牍的报道。一时之间形成了街头巷尾人人争相说“嘀嘀”或“快的”的局面。

  然而作为印刷人,我们除了围观或偶尔在打车的时候享受一下补贴的“福利”之外,还能从这场看似“失去理智”的补贴大战中领悟到些什么?换句话说,一向精明无比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甘愿在打车软件上砸出巨资赔钱赚吆喝?对饱受互联网冲击又急切希望融入互联网时代的印刷企业从中又能学到什么?

  稍加思索就可以发现,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这场看似无厘头的补贴大战绝非“钱多人傻”的盲动,二者一度充满火药味的相互“叫板”最终看上去更像是一场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双簧”,通过这场大战双方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收获颇丰:一是在短时间内快速养成消费者用打车软件叫车的习惯,并获得知名度的快速提升。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和消费者口耳相传的宣传效果恐怕是简单投入数亿元广告费难以达到的。二是通过补贴模式建立行业壁垒,使原本十几家企业相互竞争的打车软件市场成为“双寡头”游戏。三是通过打车软件带动各自的移动支付业务,因为只有采用“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才能获得补贴。四是争夺移动流量,为未来基于位置的增值服务沉淀用户数据。

  其实自互联网渗入商业领域以来,互联网创业者便以迥异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冲击着各行各业。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中表示,数字化时代使基于软件的服务成本无限趋向于零,因而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交叉补贴建立“免费”商业模式。只不过在打车软件领域,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走得更远,不仅免费,而且通过反向购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由此联想到近年来不少印刷企业在网络印刷领域跃跃欲试,但大多无果而终草草收场,原因何在?如果单纯看生产能力和网络平台,不少企业准备得足够细致,甚至堪称完美,然而他们大多数却不具备互联网思维主导下的营销和流量导入能力。网络印刷是一种颠覆传统的新型商业模式,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需要假以时日,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营销刺激,这个过程会十分漫长。在这一前提下,如果再以做实业的思维寄望于“一年投入,两年见效,三年盈利”,失败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宿命。

  近来在传统行业流行一个说法,叫“互联网思维”。听上去很玄,但我认为其核心不外以下几点:“产品标准,价格透明,创新营销,用户为先”。关于网络印刷的走向,未来最可能属于那些与大平台、大资本结合的企业,简单地建个网站就以为在搞网络印刷的路怕是走不通。

 

本文编辑/印联小黑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