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当前位置首页 > 营销管理 > 快印营销

快印店微信营销普遍存在的三大误区

时间:2014-05-06 09:47:46来源:营销中国

      【印联传媒内容摘要】移动互联时代的营销要怎么玩?很多企业看似赶在了潮流上,实际是“新瓶装旧酒”,仍然在用传统理念运营移动互联网营销。以现在大热的微信营销为例,普遍存在三大误区:把企业账号做成CCTV;绞尽脑汁做精品内容;移动电商就是微信商城。

 

 

  误区一:把企业账号做成CCTV

  曾有人这样比喻微博: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人时,你就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人,你就像个布告栏;超过1万人,你就好比一本杂志;超过10万人,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0万人,你就成了CCTV。几乎每个运营企业社会化媒体的人,都是用粉丝数来衡量自己运营业绩的优劣。

  每个企业都希望做一个如同CCTV的社会化媒体大号,这必然导致传播结构的大一统,最终一个企业,只有一个社会化媒体的声音。

  殊不知,社会化媒体时代,大家的内容需求是分众的。企业微博、微信号天然具有商业化内容的定位,粉丝对这些内容的兴趣是有限的。相对于严肃内容,所在区域或周围圈子的产品、服务及活动、不同消费者与品牌相关的轶事、趣闻等内容更容易吸引用户,而这些内容往往散布在企业员工、经销商、消费者、第三方合作伙伴等企业广泛的商业生态结构的社会化媒体中。

  希望有一个大一统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结构,做成CCTV,且不谈实现可能性有多大,就传播结构本身而言,它又从去中心的趋势中复辟到中心化的结构趋势了。

  既然去中心化的媒体结构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为什么不建立多元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结构体系呢?除了企业官方帐号以外,企业的经销商、员工、消费者、股民、第三方等都成为你的传播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结构,才是符合社会化传播规律的结构!

  当然,这样的结构,它的监管、引导和激励一定会更复杂,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是难以想像的。

  误区二:绞尽脑汁做精品内容

  按照把企业账号做成CCTV的传统思维模式,自然会沿用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式——走精品路线。企业的账号运营人员想破脑袋都在琢磨内容,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但往往都是皓首穷经的投入,掌声寥寥的回报。

  显然,单枪匹马的企业社会化媒体运营人员既不是央视内容创作的豪华班底,也不是4A公司的金牌文案,内容质量显然很难称得上“精品”内容。所以,大多数粉丝都不买账,活跃度有限。反过来,谈及企业微博微信为何运营不好时,企业往往还是归咎于“内容!内容!还是内容!”。

  其实,社会化媒体是去中心化,内容完全没有必要精品化。去精品化,讲和社会化媒体定位匹配的内容,就足够了。以微信为例,个人发在朋友圈的内容,哪怕low到完全是流水账记录,都可能有若干个闺蜜或死党给你点赞,这就是社会化媒体的本质形态——有限的人通过他们感兴趣有限的内容来交互(当然,如果内容质量更高,交互的人会更多)。

  所以,企业社会化媒体运营的内容定位应该是明确定位,针对有限数量的目标人群,努力做匹配自身能力的内容就足矣。

  一个生鲜企业,天天在微信上发布他的土鸡如何饲养,牛肉如何可追溯,蔬菜如何有机种植这样的话题,就成功地黏住了一大帮追求品质的吃货粉丝。所以说社会化媒体结构多元化的搭建及管理问题解决之后,内容其实不是高大上的难事,讲你受众关心的朴素语言,就能够达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果。

  误区三:移动电商就是微信商城

  以中心化为特征的传统营销思维下的移动电商,往往是建立一个微信商城,然后拼命的引流。但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化的商业也该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商业——既然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形成去中心化的网格化交互格局,为什么一定只需要一个移动商城呢?

  企业建立了社会化媒体的系统化结构之后,这个体系下的每一个“point”,无论是员工、还是经销商、合作伙伴、甚至是消费者,都可以是一个微商城,销售产生之后,移动互联网的这个体系可以帮助你实现每一个“point”的销售利益的激励,销售产生的信息流、支付流和物流都可以通过完整而成熟的电商体系来管理,这才是符合移动互联网的电商模式。

  至此,我们可以明确一个定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其实是去中心化的营销,而去中心化的主要表现就是网格化,网格化上的每一个节点(point),可能既是你的消费者,又是你的传播者,还可能是你的销售员。传播、购买、体验、口碑、销售在网格中可以融为一体,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网格化营销。

  传统的营销传播需要一个place网络,传统的销售陈列也需要一个place网络,并且两个place网络基本毫无关联。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营销的两个place网络,被一个移动互联时代的point网络所取代,尤其对于已有庞大线下渠道网络的传统厂商来说,利用已有渠道,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搭建线上的point网络,实现真正的O2O,这或许才是网格化营销的最大魅力。

  以快消品行业为例,在品牌商传统的营销运营模式中,由于品牌商无法直接将货铺到异常复杂的多级市场和管理数量庞大而细小的终端,这些工作只能通过若干个渠道商的力量进行深度分销,所以,建立庞大的渠道商的网络往往是传统营销工作的核心。

  而在分众化、去中心化的社会化商业时代,单个品牌商的社会化营销工具显然无法深度渗透更多的目标市场时,我们为什么还在坚守一个品牌商官方的社会化媒体工具上下求索呢?方向错了,所有看似正确的动作都只能算错。所以,顺应社会化媒体与社会化商业的大势,建立一张基于社会化商业的渠道网络,持续运营、管理和不断调优,才是正道。

 

本文编辑/印联小黑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