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下,企业进入按需印书市场还得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入市时间,过早存在风险,而过晚又可能失去市场。
在市场强调个性化、传统胶印面临严峻挑战的环境下,数字印刷在国内外的展会上一直担任着主角,但Print China 2015给我的感觉是:虽说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依然十分给力,但传统印刷设备供应商似乎有着绝地反弹之势,一方面他们顺应市场需求推出了适应小批量商业印刷的胶印机,另一方面,他们又主动联手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融合双方的优势,推动印刷业向前发展,这完全值得肯定。
此次展会上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推出的适合图书按需印刷的连续纸印刷设备不在少数,惠普、佳能(奥西)均展示了多款高速彩色数字印刷机。经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如今数字设备的印刷质量既能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也确能与传统胶版印刷一比。以海德堡公司与理光合作后首次推出的数字印刷机为例,将两种印刷设备的印品质量进行对比,应该说相差无几。
毫无疑问,图书的按需印刷对出版社有利,可以有效避免采用传统预生产方式导致的资金占用与万一销售不畅导致的图书报废问题。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仅是我国新华书店与出版社自办发行的图书库存积压量已经达到惊人的880.94亿元人民币,这是自1999年公布相应统计数据以来连续第14个年头的向上攀升。难怪德国记者约尼·埃尔林在该国的《世界报》上撰文戏称“中国出版社直接生产‘废品’”,这是值得引起重视与努力去改变的现状。
利用数字设备实现按需印书当然是有效改变图书生产与发行现状的有效方法,时至今日,出版社尽管已经有此意识,但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过于看重这块适合数字印刷的大宗业务在时间上似乎还有些早,过早介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企业难以盈利。北京的大恒数码在坚持了4个年头后以2013年亏损900万的结果无奈选择退市就是一个例子。
事实上,不少顺应市场发展方向,企图以抢先进入来占有市场份额的企业,在市场培育阶段都必须以其他版块的盈利来为此买单,在发展状况良好的时候,这当然称得上有魄力与前瞻性,但一旦盈利产品受市场影响出现波动的时候,就容易陷入困难的境地。2013年11月曾经经营得颇为风生水起的北京涂书网关闭就是因为支撑网站发展的母体--金冠方舟纸业物流公司受经济危机影响出现了困难,无以为继,只得选择放弃。
在Print China 2015期间,“中国数字印刷联盟高峰论坛”召开,凤凰印务、北京虎彩等从事按需印刷的企业均参与了此次讨论。在会上,前者宣布2014年实现了盈利,后者则无奈地表示依然得为培育市场给予投入。这两家的区别在于前者有着投资方--凤凰传媒集团的全力支持,后者则属于体制外市场运作。
凤凰集团的领导清晰地意识到图书的生产成本不能只看印制费用,应该再算上资金占用成本与可能出现报废的损失,这对改变出版社的经营理念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在于在同一集团内,生产方式的改变仅涉及盈利放在哪个口袋的问题,在不同所有制关系下,就很难要求出版社把采用数字印刷规避的资金占用与报废产生的可能收益放到印刷厂的口袋里来,这也就是明知道数字印刷能够改变现状,但下决心走这条道路却步履艰难的原因之一。
类似的情况还有隶属于知识产权出版社的中献拓方公司,它们的经营状况也十分良好。正因为此,北师大出版社、中国教育进出口公司、隶属于出版社的中石油彩印公司、隶属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的河南新华印刷公司等有着一定业务来源作支撑的体制内企业对引进数字印刷设备都兴趣浓厚。所以,完全可以相信,至少在起步阶段,按需印刷完全可能在体制内先行,毕竟投资一台数字印刷设备对庞大的出版集团来说并不算困难。
值得警惕的是,在数字印刷成本还相对较高,按需印刷业务量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连续纸数字印刷设备的添置速度过快将会加剧竞争。
总之,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下,企业还得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入市时间,过早存在风险,而过晚又可能失去市场。
印联传媒责编:星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