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上世纪90年代初印前基本上还处于电分时代,后来DTP桌面排版系统横空出世,电分机逐渐退出江湖,而这正是印前正式迈入印刷数字化的第一步。但是彼时尚没有流程的概念,因为印前和印刷还是分离的。
当时的印刷过程基本上是,广告公司接单并设计样稿,拿给输出中心排版,排完版的文件在输出中心RIP加网,然后由照排机出胶片,拿到打样中心用再生版做传统打样,用户认可后再拿到印刷厂晒版和上机印刷。
后来CTP出现,才真正给印刷企业带来实现流程化和数字化的契机。与照排机不同,CTP是从电子文件直接输出到印版,中间没有晒版的环节,而且CTP一般由印刷厂直接操作,这才真正把印刷所有的重要环节自己掌控了。
很多印刷厂是因为上马CTP才开始建立自己的印前部门,也才有了建立流程化生产控制的基础。
标准化是生产品质的保障
所谓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笔者认为就是印刷所有的工序。狭义上说是从印前到印刷到印后,广义上说是从网络接单到印刷到物流再到生产管理,统统涵盖在一个统一的流程中,所有的操作人员都是流程中的一份子,遵循同样的标准,按照同一个流程规范做事,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错误和浪费,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在今天的印刷大环境下,比拼设备硬件已经到了极致,那下面要拼什么呢?那就是要拼流程、拼软实力了。我们都知道德国的机械设备是全世界最好的,从汽车到印刷机。但是为什么会是这样?是因为德国工人更聪明、更勤奋、素质更高吗?我看未必,关键是德国企业真正通过生产流程化、标准化、自动化,把人为因素降到了最低,才有最高的生产品质,而且这个品质是可持续、可重复的。
以印通(Prinect)为例,其就是为了实现一个最完善、最高效的印刷生产流程而设计的。2004年,针对印前处理的软件“印易得”和加网RIP软件“满天星”面市,印前作业进入自动化时代。2008年,基于JDF的印通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第一次把印前、印刷、印后整合在一起,印通流程进入集成化时代。
2012年,印通数字印刷管理系统和印通网络印刷管理系统把印通流程拓展到数字印刷和互联网,正式进入网络化时代(Web2.0)。今天的印通流程是一套已经涵盖了从网络印刷、印前处理、自动合版、印刷控制、后道加工、生产管理等所有印刷工序的完整印刷流程。
热潮下的冷静应对
当前在国内印刷界,网络印刷和合版印刷十分流行,大家都认为这是印刷发展的未来,谈论起来颇感到危机感,好像如果不马上行动就有被市场淘汰的危险。同时市场也鱼龙混杂,充斥着各种版本的网络印刷和合版软件,价格不一,功能各异,让印刷企业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
有的印刷厂花重金购买来的各种软件,却发现和企业现有的生产体系无法融合,生产效率反而比以前更低了。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已经脱离了数字化流程的建立基础,结果当然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是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建立基础呢?
其实无论网络印刷还是合版都是印刷流程的一部分,而如果我们回归到印刷流程的本质,就会发现其实实现流程化的前提是标准化,而实现标准化的前提是数字化。如果脱离了这两个大前提,想跳跃式前进,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印刷企业上马CTP,配置了印前处理软件,是迈出数字化的第一步,因为有数字才能做到有据可依。而标准化是为印刷生产过程中各道工序设立关键质量参数。比如国内现在已经有很多印刷厂开始采用国际标准ISO12647。但是更多的印刷厂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结构建立最适于自己的“工厂标准”。
有了标准,建立数字化工作流程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很多印刷企业把建立数字化流程想当然地理解为仅仅是买一套软件,认为软件买回来安装、向员工培训就算建立好了,这里边其实有很大的误区。我们经常提及的印刷色彩管理(PCM)其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仅仅涉及流程中的色彩控制。
实现自动拼版是流程化的另一个好处,将其推而广之把不同的工单自动以最合理的方式拼在一起,即合版。而把流程扩展到互联网,实现在线下单、在线编辑、在线管理,就形成网络印刷的流程。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