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出版社应顺应时代,落实互联网+

时间:2016-05-26 10:26:58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网讯】近几年,面对“互联网+”,出版业尤其是中小型出版社面临多重困境,在新时代的潮流下,应主动顺应时代,积极融入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转变思维、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赢得主动,不断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从而在出版业转型升级中立于不败之地。

  正确认知“互联网+出版”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就出版业而言,“互联网+出版”的本质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体现了跨界融合。出版业要融入生活、生产活动,满足人民群众学习、娱乐、社交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文献服务和知识服务。同时,也蕴涵着“出版+学术”的融合,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提供全面的、深入的智力支撑。

  其次,代表着一种新的生产力。重组出版业固有生产流程,实现流程起点多元化;重组出版业原有及相关生产要素,实现产品多元与服务多样。通过生产环节要素融合、消费对象需求融合和内容呈现方式融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传统出版的复合化、数据化、在线化、碎片化、移动化,通过“鲜活”数据和在线服务提升传播效能和服务质量。

  最后,孕育着一种新的出版形态。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出版业结合起来,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完成集选题策划、资产管理、发行营销、封装生产、印刷包装、资源管理等出版环节的全面支撑。

  对中小型出版社来说,如何正确把握这一新形态的内在规律,使“互联网+出版”碰撞火花,激发活力,撬动创新,积聚效应,提升质量,考验着中小型出版社的智慧和勇气。

  大型企业阴影下,挑战巨大

  当前,有些大型出版社的规模日益壮大,而且强强联合组成出版集团,出版集团通过资本融合和业态融合形成各类出版传媒集团或文化传媒集团,充分突显规模效应。如入选2015年全球出版企业50强的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业务涵盖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动漫、电视、手机媒体、框架媒体等多种媒介,集编辑、印刷、发行各环节于一体,形成了出版、印刷、发行、报刊、新媒体五大产业格局,是典型的多介质、全流程、综合性出版传媒集团。

  然而,这些优势条件只能让中小型出版社望其项背。与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相比,中小型出版社面临规模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等诸多短板,出版机构马太效应日趋明显。“互联网+”对中小型出版社带来了剧烈冲击,中小型出版社加速开启转型升级模式成为其立足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

  融合发展,破解困境

  在此背景下,中小型出版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专业优势,如专家学者资源,渠道资源等,着力发展“精、专、特、新”,走“小而精”,“小而专”的专业化发展道路,并努力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融合发展。

  第一,强化需求融合。互联网的兴起,给大众带来了空前的机遇,让其全程“参与”出版成为可能,真正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获得“任何想要的东西”从梦想变为现实。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终于不再是一句口号。上述改变,给整个出版生态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持久的、深层次的影响。

  强化中小型专业出版社与用户需求的深度耦合,要注重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用户准确定位。实时捕捉出版营销数据和用户交互行为数据,准确计算和分析用户的喜好,准确为用户“画像”,界定目标用户群体,从而转化为真正的用户。

  二是内容按需定制。《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用户理念和体验至上的服务意识,既做到按需提供服务、精准推送产品,又做到在互动中服务、在服务中引导,不断增强用户的参与度、关注度和满意度。以此为指引,利用互联网平台扁平化信息传播优势,挖掘用户碎片化需求,打造出既能正确表达国家话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从而为用户“量身定制”。

  三是内容精准推送。充分发挥互联网采集大数据的优势,发挥大数据在用户需求分析中的作用,挖掘用户兴趣和偏好,采用信息过滤和服务推荐技术,实现出版内容精准化、主动性推送,切实提高营销的效能。

  四是注重大数据技术在用户需求分析中的深度运用。对于专业出版来说,关键是利用掌握的海量数据、高质量内容和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内容红利,开发新型数字产品,帮助客户解决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将整合的优质内容数字化,然后通过技术进行分析,为专业人士提供解决方案和重要见解。比如Elsevier基于强大的内容资源,开发了科研绩效评价与决策工具SciVal,从内容提供者成功转型为决策支持者。

  第二,注重内容融合。在“互联网+”时代,内容仍然是出版业的立身之本。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应围绕内容融合,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出版物的标准化水平。“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秦始皇统一书写文字的制度亦是出版物推行标准化的佐证。对中小型专业出版社而言,要适应各种平台、客户终端的需求,强化出版内容的标准化,就显得极为重要。这既要规范出版物的内容生产,也要规范统一出版标准和出版流程。二是以数据库出版为重点,做好出版内容融合。目前,中小型专业出版社的业务系统多数仍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给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中小型专业出版社以打造数据库出版为契机,整合数字资源,实现系统间平滑无缝对接,提升出版资源的高效利用。三是要强化知识标引,围绕主题标引、分类标引和命名实体抽取等形式,对出版内容实现深加工。研究知识标引的自动化实现技术,优化标引流程,使知识标引可扩充、简单易行,切实提高标引的科学、规范化水平。

  第三,打造媒介融合。“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意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从内涵上看,媒介融合将图书、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把音频、视频、印刷等各种原来分开的媒体融合起来,使人们生活更方便、快捷。媒介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拓展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也丰富和发展了新媒体的形式(如网络媒体等),媒体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出版行业与媒体业的界限也日渐模糊。

  因此,需要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突出“小、精、尖”的独特优势,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寻求“突围”的有效途径。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必须加快与互联网产业之间的对接融合。如第一财经牵手阿里巴巴、成都传媒集团联合腾讯,推进传统出版业与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渗透,推动互联网+出版的深度融合,与“小众化、快餐化和精致化”的用户需求实现快速对接。

  第四,创新渠道融合。互联网时代,人人皆为传播者,万物都是媒介。互联网“连接一切”“汇聚一切”“感知一切”的特性重构了传播形态乃至整个出版业界,由此给传统的出版业带来了剧烈冲击。

  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应扬长避短,树立“渠道为王”的战略思维,畅通营销渠道,不断扩大媒体影响力和社会认知度,提升出版的价值回报。

印联责编:洋洋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