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焦点关注

马化腾谈企业危机:找资金时,新浪没看上我们

时间:2016-12-05 14:52:27来源:中国企业家

  【印联传媒资讯】45岁的马化腾创办腾讯18年了。

 

  刚刚过去的11月11日是腾讯18周年纪念日,当天马化腾联合总裁办成员给在职员工、离职员工、外包人员和公司服务人员发出了总计3000万元的微信红包。

 

  那天应该是“双十一”的主场,结果朋友圈被腾讯的“红包雨”刷屏。

 

  这并不是高潮。因为马化腾晚些时候还宣布了一个决定,给在职员工每人300股腾讯股票。按照当前腾讯每股200元港币的股价,他们预计拿出了15亿元用作此次奖励。

 

  按照目前2300多亿美元的市值,腾讯已经是亚洲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马化腾有理由让几万名员工一起分享这笔财富。这个自称是典型的“程序猿”、原本没打算开公司的企业家,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得十分谦逊,面对自己人也不例外,“腾讯18年来,我更多讲的是感恩,感恩所有的同事们。”

 

  实际上,他正手握一个帝国。腾讯旗下微信和QQ的月活用户数已经分别达到8.06亿和8.99亿。放眼互联网,无人能敌。

 

  但是马化腾一直有很深的危机感。自3Q大战以后他总是强调生态,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对未来,他不确定什么样的技术或应用可能颠覆微信,鼓励内部良性竞争。如果试图还原他18年来的创业路径,必然绕不开敬畏、创新、开放等几个关键词。

 

  腾讯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主板上市,当时发行价为3.7港元,市值62亿港元。当时有同事私下讨论,什么时候可以出手?据说CFO给出了“大胆预测”,怎么也得到10港元。谁也没有想到,12年后腾讯的股价在200港元左右,是上市初期的60多倍,市值则是300倍。

 

  这也是马化腾始料未及的。在他记忆中,腾讯至少经历过三次特别大的困难。

 

  早期腾讯希望像卖电子邮箱系统一样兜售开发软件产品,一些大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倒是愿意买,但即时通信产品只有一套,怎么重复销售?与传统产品不一样的地方还在于,互联网产品需要不断更新维护,不可能是一锤子买卖。最糟糕的是,他们压根没有中标。当时的QQ已经积累了不少用户,他们却没有钱买服务器。腾讯一度艰难得要出售,这是事实。

 

  后来IDG和香港盈科数码投资了腾讯,稍解危局。但是投资人却担心腾讯没有商业模式无法变现,再找接盘资金的时候,腾讯再次遭遇冰冻。马化腾回忆,“IDG曾经拉我们去见新浪等互联网公司,开始感兴趣,但都没看上我们。”据说,当时新浪拒绝的理由是技术人员觉得一个月他们就能做出QQ这个软件。

 

  即使上市之后,腾讯依然遇到过很大的危机,最明显的一次是新浪微博崛起。以舆论广场立足之后,微博一直想延伸做社交网络。有天马化腾听说某学校的一个班级使用微博通信,这让他有种汗毛竖立的担忧。他第一反应是,“我们也要做微博”。腾讯一度投入重金和精力试图翻盘。但是马化腾很快也意识到,同样的产品没有办法战胜对手,就像在即时通信领域,竞争对手无法撼动QQ。最后微信的存在反而成为了微博的最大威胁。

 

  实际上,腾讯历史上最大的危机应该是2010年的3Q大战。在此之前,腾讯无处不在的触角被互联网界视为“全民公敌”,这种情绪被3Q大战所引爆。

 

  腾讯创始人之一陈一丹曾告诉《中国企业家》,“3Q大战让全公司都在思考,这个公司为什么让这么多人误解?先自我检讨,不要骂人家。这样走下去怎么搞?”

 

  马化腾在当年的12月5日宣布腾讯进入为期半年的战略转型筹备期,2011年决定开放。他告诉整个互联网,“腾讯开放是不可逆的,这扇大门只要一打开,就不会关闭。”

 

  此后,腾讯相继把搜索、电商等业务以投资的形式交给搜狗、京东等公司,专注做互联网水、电、煤的基础连接服务。在BAT大举投资布局的时候,滴滴、新美大、58赶集等一批中公司聚拢在腾讯生态,也有一批创业公司愿意亲近他们。

 

  IT评论人士评价腾讯的发展路径时说,“腾讯创办18年,走了一条从山寨,到公敌,再到大哥的奇妙路径。”

 

  技术出身的马化腾,优势在于做出一款改变世界的产品。但腾讯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更需要掌门人的领导力。

 

  创业初期时,马化腾完全顾不及什么是领导力,让公司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我父母都没有想到,我这个书呆子可以开公司。所以第一步就是找合伙人,他们可以弥补我的缺陷。”

 

  他找到的三位合伙人许晨晔、张志东和陈一丹都是他的中学或大学同学,曾李青则是过去的同事。这几个人各有所长,互补性强。马化腾要做的是,“用好每个人的特长,平衡各方意见”。他不是霸道总裁,管理上也不是一言堂。

 

  创业早期,腾讯几个合伙人一人一份鸡煲饭,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一堆公事也摆上台面,很多公司的重要战略决策起源于此。吃鸡煲饭是腾讯合伙人文化的一个象征。

 

  甚至在几个合伙人逐步退出一线管理之后,他们仍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没有违和声音或事件传出。陈一丹对此的解释是,几个合伙人家庭背景相似,导致大家性格相近,比较温和细致,能够接受协商制,而不是追求个人英雄主义。

 

  然而互联网瞬息万变,腾讯这座帝国如何保持创新?这是马化腾必须面对的。

 

  2010年,所有人都在争夺移动互联网船票,那是非生即死之战。百度、360等公司被认为在这波浪潮中没有拿出真正有影响力的产品而有掉队风险。腾讯的处境也不乐观,微博在觊觎社交网络,从PC到移动转型中,QQ的历史包袱又很沉重。马化腾坦承,这是他们遭遇的最大危机。

 

  当时腾讯内部有3个团队参与颠覆型的产品研发,谁最先解决手机移动终端问题,谁就胜出。最后QQ邮箱团队开发出一个通过手机快速收发邮件的客户端产品,快到让用户以为不是邮件,这个产品就是后来的微信。它的研发者张小龙因此成为微信之父。

 

  在腾讯,他们早已习惯竞争对象可能就是自己人。马化腾毫不避讳这点,甚至他觉得内部良性竞争很有必要。“自己打自己才会努力,公司才不会丢失一些大的战略机会。”

 

 

  2013年,马化腾在接受央视对话采访时称,他们拿到了一张移动互联网的站票。今年6月,他说,还没等我们坐下来船已经到岸了,要上新大陆了。因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波技术浪潮才是未来,包括腾讯在内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加紧布局。AlphaGo人机大战时,马化腾和团队都很兴奋,这个沉寂多年的技术焕发新机,他们蠢蠢欲动地想做点什么。

 

  收纳了350万个应用、日分发达2亿的应用宝7.0版本将新增一个基于AI和云端的机器人功能,未来用户不下载滴滴也可以在应用宝里叫车。腾讯会基于AI做更多技术层面的研发,开放给更多合作伙伴。

 

  即便如此,马化腾仍然不知道下一个影响世界的创新会是什么。“每一次大的变革都伴随着终端的变化,智能手机兴起,一切的生态都不一样。未来随着VR、AR等终端越来越普及,也会发生新的应用场景变化。”

 

  从上学开始,马化腾就钟情天文,虽然这与他创业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对他思考问题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喜欢天文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遇到什么事情都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会让你想得更开。”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