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2016年3D打印发展状况回顾:盈利艰难

时间:2016-12-13 09:41:05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资讯】对于3D打印行业的发展状况,很多人习惯用“平淡”这个词来形容。确实如此,在经过媒体、厂商轮番“热炒”之后,3D打印逐渐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期。纵观整个2016年,3D打印行业由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的初级阶段,表现为全球3D打印行业的整体收入快速上涨、全球3D打印行业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专利数量逐渐增多、行业应用逐渐深入。即便如此,3D打印行业依然面临着来自市场、技术、材料等各方面的压力,被迫处于盈利艰难、消费级破局困难的尴尬局面。

 

 

  工业级成为收入增长的主力军

 

  据最新调查显示,2011年全球3D打印行业的收入为17.14亿美元,2015年全球3D打印行业的收入上涨到51.65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全球3D打印行业总收入将超过110亿美元。从2011年的17.14亿美元到2015年的51.65亿美元,3D打印行业的收入保持了30%的复合增速。值得注意的是,工业级设备是全球3D打印行业收入增长的主力军。

 

  仔细研究2016年3D打印行业发展状况之后,我们会发现消费级3D打印设备的出货量远远高于工业级设备,而工业级设备的销售收入则远远高于消费级。也就是说,虽然消费级设备支撑了出货量,但是工业级支撑了整个销售收入。据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工业级3D打印机占据了整个市场销售收入的78%,相对而言,消费级则显得“疲软”。

 

  消费级市场的“疲软”由来已久,15年底、16年初3D打印行业巨头3D Systems公司宣布其旗下的消费级设备停产,现有消费级设备依然在售。自此,3D Systems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业级市场,而在消费级市场的策略仅仅是“甩货”。2016年,联想在中国市场推出小新3D打印机,最后无果而终(并没有上市)。看到以上两个案例,我们难免有这样的疑问:潜在用户庞大的消费级市场为何得不到拓展?要知道,资本的嗅觉十分敏锐,消费级3D打印厂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切入市场。

 

  循环“桎梏—打破—成长”的过程

 

  3D打印发展伊始就面临来自技术、材料、行业应用等各个方面的挑战,所以3D打印的发展更像是一场又一场打破桎梏的蜕变。技术层面,3D打印需要打破速度与精度不可兼得的悖论;材料层面,3D打印需要得到更多应用于精分行业的材料,例如导电性材料、生物墨水等;行业应用层面,3D打印需要在各个行业内得到更广、更深入的应用。而2016年的3D打印行业正式循环着“桎梏-打破-成长”的过程,实现着一次又一次的跨越。

 

  诚然,材料促进3D打印行业发展的因素,也是制约3D打印行业发展的桎梏,这有种成也萧何败萧何之意。不过,在2016年材料的研发取得可喜的成果。生物墨水材料的研发、3D打印骨科植入物降解材料的研发、可促进骨再生的3D打印植入物材料的研发,使3D打印技术在医学、生物领域得到由浅入深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此外,多彩材料的发现、双打印头的研发使可打印物的外观颜色不再单调,也无需后期抛光上色。然而,可用于3D打印的材料尚处在开发、研究阶段,可喜的是这个阶段并不需要太久。

 

  一直以来,3D打印行业存在一个悖论:打印精度和打印速度不能兼得。也就是,高精度打印会使打印速度降低。所以,近年来工业级3D打印巨头不断研究流水线作业平台,以实现3D打印零部件的集约化、快速化生产。3D Systems、Stratasys、惠普等著名公司在这方面的研究有着可喜的结果,例如惠普的Multi Jet Fusion。

 

  在突破一个桎梏之后,3D打印面临着下一个桎梏。在遇见桎梏、打破桎梏的过程中,3D打印不断地实现自我蜕变,这也许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3D打印公司的上市与盈利

 

  2014年-2015年3D打印的行业规模、3D打印的企业数量逐渐扩增,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最合适不过。然而,一段时间的亮相之后,有些3D打印企业逐渐归于沉寂,这是3D打印行业取精华、去糟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难有突破、日常资金维系困难成为公司悄无声息的缘由。尤其是在2016年,3D打印行业经受着技术、资金的历练。

 

  据调查显示,2015年国外主要3D打印上市公司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国内主要3D打印上市公司的状况亦是如此。据悉,国外3D打印上市公司的上市地点以纳斯达克为主,其中包括Faro、Materialise Nv、Exone Co、Stratasys,3D打印巨头3D Systems将上市地点选在了纽交所。在这些国外3D打印上市公司中,Faro、SLM Solutions处于微利的状态,其余上市公司处于亏损的状态,Stratasys亏损的程度比较高。

 

  相对而言,国内3D打印行业的上市公司较少,包括先临三维、峰华卓立、联泰科技、三的部落、嘉一高科。国内大部分3D打印公司把上市地点选在新三板,三的部落将上市地点选在了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在国内3D打印上市公司中,联泰科技、三的部落以及峰华卓立处于盈利的状态,其余上市公司处于亏损的状态。

 

  3D打印的行业应用状况

 

  据悉,3D打印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医疗、汽车、机械设备制造、消费领域有着一定的应用。2014年的一份调查显示,3D打印行业应有中,汽车行业应有占全部应用市场的31.7%,稳居第一。而消费品产业占全部应用市场的18.4%。换言之,工业级3D打印应用市场规模庞大,消费级3D打印显得有些疲软。在工业级3D打印应用市场中,笔者认为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行业将是3D打印技术重点发力的领域。

 

  编辑点评:2016年3D打印行业有波折,其中,消费级3D打印市场没有表现出比工业级市场强劲的动力,甚至受到爆冷的待遇。整体来看,3D打印行业处于一个平稳上升期,表现在技术突破、行业应用等方面。而未来,3D打印行业必将以创新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发挥潜能。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