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快印百科 > 印后工艺

浅析预涂覆膜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2014-03-18 15:00:30来源:必胜网

  【印联传媒内容摘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BOPET(双向拉伸聚酯)、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BOPA(双向拉伸尼龙)等薄膜产品相继诞生,迅速带动了包装材料产业的变革,覆膜技术由此诞生。溶剂型即涂技术是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发明的,利用专用即涂覆膜设备将经苯溶剂勾兑的溶剂型即涂胶涂覆在薄膜上,经烘干以及加热、加压,与印品复合的覆膜技术。经覆膜的包装物美观耐用,使溶剂型即涂技术得到迅速推广。

 

 

  20世纪70年代水性即涂技术应运而生

  进入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的环保意识和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力度逐渐增强。由于溶剂型即涂技术使用的苯溶剂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在加工车间有火灾隐患,发达国家对其危害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水性即涂技术同期在欧美国家应运而生。该技术是在原溶剂型即涂技术的基础上,用水性胶取代有机溶剂胶,从而减少了溶剂型即涂技术带来的污染。此后,它迅速得到推广,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

  20世纪80年代末预涂技术成功研发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激光照排技术和胶印技术的诞生,印刷工业迎来一场革命,进入高速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时代。印后加工要求更加精美,市场印品订单需求也从原来的长版化转向短版化。传统的即涂技术由于自身的技术瓶颈,覆膜效率低、能耗大、质量精美度低,难以适应印刷技术尤其是数码打印技术的覆膜要求。1989年,美国GBC公司顺应印刷技术变革的需求,成功开发了预涂膜技术,开创了印后覆膜技术的新时代。预涂膜在覆膜过程中无需对薄膜做任何涂胶工序,操作过程简单,仅需通过专用覆膜机加热加压即可。

  20世纪90年代预涂膜技术在全球开始广泛使用

  预涂技术一经推出便在美国得到了迅速推广。1996年美国实现了预涂技术对即涂技术的全面替代,目前的市场份额达95%。由于欧洲是水性即涂技术的发源地,该地预涂膜的推广起初缓慢,但近年来其市场份额稳步提高,目前已达65%。日本、韩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预涂膜,目前的市场使用率已分别达到了约70%和50%。同时,数码打印产品覆膜成为可能,并催生了商用打印覆膜市场。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