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资讯】过去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出口农产品是“一等商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这是我国农产品包装落后问题在进出口领域的集中表现。类似现象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业普遍存在,农民朋友可能觉得好产品不愁销路,然而包装做不好,还真容易出现“优质不优价”的情况。
评论员李伟民聊一聊农产品包装的话题。
李伟民:俗话常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合理的。视觉是人的第一感觉,视觉印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一件事物的基本判断。对于农产品来说,外包装就是它们的“衣装”了。
设计包装中有一个重要环节,是包装上的语言。包装上的语言其实功能并不复杂,主要表明自己的品牌、品种、配方等基础信息。但这其中也有门道。
农产品需要品牌优势
首先,要想好品种和品牌之间的关系。到冬天,卖苹果的商家非常多。进入水果店,很多箱子上都印着“红富士”三个大字。仔细看会发现在箱子的角落上印着的品牌和企业名称并不一样。企业经营者出发点可能是好的,希望借助著名的品种来带动自家的产品销量。但是摆在店里,箱子上都是“红富士”,人们就难以区分不同的品牌了。类似的情况还有近两年兴起的“鸭稻米”,不少企业也把“鸭稻米”印得很大,几个不同厂家的产品摆在一起,根本分不出来。
把自己的产品放在可以任意替代的层面上与其他产品竞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难以在市场流通中获得主动权。要通过突出自身品牌的做法,让消费者看到、想到某一品种就想起你的品牌。
当然,如果这一品种是你所独有的,比如前几天我在超市里看到的一家厂商在自家柚子包装上写着大大的“土豪金”“黄金果”,而不是“柚子”,这样突出品种就比突出品牌要合理。
其次,要善于使用“区域品牌”。对于小微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傍上”区域公用品牌有助于品牌的快速起步。比如浙江丽水市政府邀请专业团队创建了一个覆盖全市、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丽水市内的企业、农户不论销售什么产品,都可以使用。类似的比如“吉林大米”“运城苹果”。企业在自身品牌发展壮大以后,也可以抛开区域品牌,做区域中的领头羊。
农产品需要营销广告
除了品牌,现在许多企业都开发了自己的广告语。广告语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时候,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能给人留下比品牌还深的印象。成功的广告语都有个特点,那就是短。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的瞬时记忆力容量大概在6个汉字左右。也就是说,广告语在6个字以内,能够很轻松地记住,且长时间不会忘。
讲好农产品包装语言是门大学问,需要农业经营者积极思考、反复琢磨、深入领悟;讲好农产品包装语言也有规律可言,必不可少的就是说清楚产品品牌,提炼好产品内涵,把产品特色与品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确保消费者知晓自家农产品的特性,有需求时能够想起你的品牌,这就是衡量农产品包装语言合格与否的标准。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