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资讯】
一、 版雾问题:
在塑料凹版印刷中,印版辊筒的非印刷面经常粘有一层朦朦胧胧的油墨,转印到印刷基材上往往呈现出片状或线条状的污版,这就是脏版,也叫雾版。 产生污版问题的原因除了与油墨配方本身、刮墨刀的压力和接触角以及印版的质量外,还与油墨的印刷粘度有关。
如油墨印刷粘度太高,油墨的粘性就变大,在印版的高速运动下,油墨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冲击着刮墨刀。这样刮墨刀就很难将非图文部分的油墨顺利地刮掉,版污因此产生。
如果油墨中的颜料在油墨体系中分布得不均匀,或者油墨中的树脂未能将颜料颗粒很好地包裹,这样颜料颗粒之间会重新聚集。形成人的颜料团体(既返粗现象)这些较大颗粒在印刷中极易形成线状或条状刀线。
一般来说,油墨的印刷粘度越低,就越不容易产生污版问题,所以在实际印刷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印刷油墨半占度的变化, 及时调整印刷粘度,堤高印品质量。
二、高速印刷的飞墨问题:
当凹版印刷速度超过20m/min以上时,如果凹印油墨采用了国产的分子量分布很宽的氯化聚内烯树脂,导致印刷油墨的粘度太低,则可能带来“飞墨”的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印刷油墨的粘度太低。油墨的内聚力大幅度下降,油墨向印刷刷薄膜转移时,低分子量的树脂很容易被分离出上,在印刷品的空白部分可以看见很小的“墨点”。
解决“飞墨”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决:一是采用分子量分布较窄的氯化聚丙烯树脂;二是根据印刷情况,适当提高油墨的印刷粘度。
三、对颜色、转移率以及颜色饱和度等的影响:
凹版油墨是依靠凹版凹下的网点的油墨转移到印刷基材上的,相对而言,印刷网点的体积是基本固定的。随着油墨印刷粘度的升高,油墨的粘性也随之增高,从网点转移出来的油墨也越多,这样印品的颜色浓度、饱和度也越高,但这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油墨的粘度不断地升高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油墨的转移率也达到了同步的提高,如果油墨的粘度还继续上升,油墨的粘性就越来越强,油墨就开始很难进入很小的网点,网点里的油墨就越来越少,油墨的转移率就开始逐步下降。印刷品的颜色浓度也开始下降。油墨厂家建议凹版油墨的印刷粘度一般在13~22秒(3#察恩杯)这仅是经验值,在实际印刷过程中,为达到良好的印刷转移效果。要慎重选用印刷粘度。
四、对印刷速度的影响:
国内现有的凹版印刷机(包括进口机和国产机)的印刷速度从30m/min-300m/min都有。一般印刷机印速在80-200m/min。在实际印刷中,要根据印刷机的印刷速度进行选择。当印刷速度提高时,其印刷粘度值将会下降。当然最合适的印刷粘度。还 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1、即使是相同的印刷速度,由于油墨配方设计的差异,其印刷粘度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实际的印刷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印刷时的效果进行调整。
2、受季节温度的影响:相同的印刷油墨在夏天和冬天的粘度是有差异的,油墨生产企业也一直在为减少温度对油墨粘度的影响而努力。
3、还要根据印刷印版辊筒的实际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油墨印刷粘度。
五、对印刷晶光泽度的影响:
凹版油墨的粘度越低(即在原油墨中加入更多的溶剂)印刷油墨中树脂和颜料的含量就降低,油墨转移到印刷基材上干燥后就不易结成光滑的墨层。而出现白花现象,直接导致印刷品缺乏光泽度。因此要想获得优异的光泽度,必须保证印刷油墨有合适的树脂和颜料含量。
六、静电问题:
一般情况下,OPP里印油墨本身抗静电的能力有限,比聚酰胺型表印油墨及聚氨酯体系油墨更容易产生静电。对于OPP里印油墨而言,印刷油墨的粘度越高则越不容易产生静电问题,在正常的温度条件下印刷油墨的粘度在16秒以上(3#察恩杯)静电一般不会发生;如果印刷粘度低于16秒/3#杯则胡须状、斑纹状,边缘排斥等故障就容易发生。
如果印刷油墨粘度已经在15秒/3#杯,我们建议尽量不要采用提高印刷油墨的粘度的方法,因为提高油墨印刷粘度不仅会增加印刷成本还会带来印刷转移因难,容易产生污版等印刷故障。可根据产生静电的具体情况,采取其它排除静电的方法,例如,可通过改变稀释的溶剂比例。添加5%的异丙醇(属极性溶剂、电导性好)或酌情添加少量抗静电剂即可达到消除静目的。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