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评选年度好书,看看哪些书值得读

时间:2017-12-13 09:48:25编辑:Sputnik来源:有时书评

印联传媒资讯】今年,《新京报书评周刊》联手腾讯文化网频道共同推出了2017年的终选书单,希望通过年度好书的评选,呈现阅读的价值与尊严,也希望读书这件事,能够回归阅读本身,回到阅读之美、阅读之趣,回到每本书本身的专业品质和文化品格。


印联小编也在书单中选取部分优秀的印刷出版书籍,供大家选择阅读。


历史类


《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



作者:(美)理查德·伯恩斯坦

译者:季大方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3月


伯恩斯坦是《时代》周刊驻北京办事处的首位主任,长期关注中国事务。《中国1945》一书重新解读了日本战败后、内战爆发前,国、共、美、苏在中国的四方博弈。在作者看来,美国的对华政策一向拙劣,且深受白修德、谢伟思、戴维斯等所谓“中国通”的引导,以至对国共双方产生诸多错误判断——比如相信了延安方面释放的种种善意。在梳理了1945年前后的复杂历史后,伯恩斯坦提出一个颇具颠覆性的结论,即1945年8月9日,苏联出兵东北的那一刻,已注定了中国历史的未来走向,此后美国所做的一切调停努力,都必然是徒劳的。因此,无论是赫尔利,还是马歇尔,只能从中国铩羽而归。


《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作者:黄兴涛

版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10月


从2001年起,黄兴涛就开始关注“中华民族”的相关问题,其间发表了《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等重要论文。经过十六年的研究,黄兴涛推出这本《重塑中华》,全面梳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产生及影响。他由清朝满人“中国认同”说起,继而论证经过清末变局、五四运动,“中华民族”从最初单指汉族到成为“五族大同”代称的转变,最后“中华民族”观念在国民政府的推广及抗日战争的刺激下,才逐渐被中国人广泛接受。此外,本书还整理了当年政客、学者们对“中华民族”概念所持的种种不同看法,给读者留下很大思考空间。


文学类


《比萨诗章》

作者:(美)埃兹拉·庞德

译者:黄运特

版本: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年1月



在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难翻译的一种,然而埃兹拉·庞德的《比萨诗章》却是例外:当《诗章》变成中文,诗人当初的创作理想也实现了。作为美国现代诗歌运动的巨匠,中文给了庞德很大启发,他曾在1915年重译了几首汉语古诗,给欧美诗坛创作提供新的理念,后来又专心研读儒家著作,认为在古老的中国哲学中蕴含着当下西方社会的唯一出口。该书是庞德艺术、理念、思想的集大成之作,生涩的意象和缭绕的西方象征使得《诗章》不那么容易进入,需要读者与诗人的文字艺术达成极高的共鸣——那些出现在注释中、令庞德入迷的汉字,也成为我们理解庞德的一条出口。


《七杀简史》


作者:(牙买加)马龙·詹姆斯

译者:姚向辉

版本:上海读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3月


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作者把历史、小说、文字通过几次谋杀结合在了一起,七十多个叙事角色犹如同一张专辑里的不同曲目,歌手是音乐的中心,他用根源雷鬼表达牙买加的贫瘠状况与社会问题,自由的旋律影响了听众的内心,于是一个牵涉政党选举、黑帮操纵、境外势力的复杂案件发生了,有人用枪刺杀了歌手,有人袭击了昔日的黑帮老大。小说在不同角色的视角中继续进行,试图还原每一次杀戮的真相;同时,歌手的音乐仍旧继续,直接将唱片中的暴力时代带到了我们眼前。


《自我的界限:1600-1900年的中国肖像画》


作者:(美)文以诚

译者:郭伟其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年8月


本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艺术史系教授文以诚针对明清时期肖像画的研究,通过参考画作题字、画论、文献等相关文本资料,探究肖像画的功能和隐藏在背后的观念革新和文化身份认同。本书聚焦于中国肖像画中的具体面貌,尤其是17到19世纪末的肖像,从肖像画的基本观念出发,讨论具体图像中指涉的自我及身份问题。最后涉及作为事件的肖像:一种艺术家与像主相遇的活跃情境,有时这些反响与效果可见于肖像图像以及相关文本之中,与之媲美的则是当时及后来的观者对肖像的积极探索。


社科类


《我在现场:性社会学田野调查笔记》

作者:黄盈盈 等

版本: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年9月


无论是政策制订还是社会研究,只有结合实际、亲临现场,才能真正感知到条文、概念背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所的师生团队先后走访国内13个“红灯区”,接触过近1400位“小姐”“妈咪”等相关人物,从主体建构的视角持续关注她们的生存状况。《我在现场》正是师生团队多年调查经历和体悟的结集。有别于力求客观的研究报告,这些调查手记带有很重的“我”的痕迹。研究是有温度的,特别在关注边缘人群和底层社会时,研究者们除了关心“小姐”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也在一句句真情实感的文字里袒露调查过程中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美丽灵魂:黑暗中的反抗者》


作者:【美】埃亚勒·普雷斯

译者:刘静雯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5月


《美丽灵魂》聚焦那些拒绝从众的普通人,展现他们如何在不容松动的观念和制度面前,停手说不,并奋力抵挡“恶之平庸”的巨大力量。他们是违抗法律、庇护犹太难民的瑞士警官,也是违抗集体、帮助敌族隐藏的塞尔维亚人;又或违抗军令、提供人道援助的以色列士兵,以及违抗行业、揭发金融丑闻的纽约证券经纪人。


记者埃亚勒·普雷斯实地走访,通过四个处于不同困局的反抗故事,以及呈现更多忠于自己、坚守良心的人们在极端情境下的选择,一并向我们揭示,并非只有杰出之人才能做出非凡之举。平凡灵魂也足以冲破黑暗,只要把克服被动视为荣光:“说不”并非易事,但永远可能。


生活类


《旧时之美》


作者:(日)白洲正子

译者:蕾克

版本: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7年8月

这是一本谈论日式美学的经典随笔集。白洲正子1910年生于东京一个日式旧贵族家庭,从小受到系统、良好的美学教育。除写作之外,她还是一位著名的古董收藏家、能剧演员。既然是日式美学散文集,书中自然包含了美学观念的方方面面:茶道、陶瓷、家居、能剧、绘画、服饰、建筑……可以说,这是一本阐释日式美学的百科书,兼具不同领域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评论分析之外,白洲正子还穿插记叙了许多日本艺术家的生活故事,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和亲切感。


《孤独的城市》


作者:(英)奥利维娅·莱恩

译者:杨懿晶

版本: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8月


本书作者莱恩独自居住在纽约这座玻璃牢笼般的城市中,促使她不断追问孤独的本质。这是一曲关于城市生活状态的反思与慰藉之书。


作者从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入手,以朴实而精准的叙事,将爱德华·霍珀、安迪·沃霍尔、亨利·达戈、大卫·沃纳洛维奇等当代艺术家的生平与自己的反思编织在一起。透过这种反思与借鉴,本书试图深入剖析生活在当代城市中的人们共同经历的、无法避免的孤独。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