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焦点关注

聚焦新时代,共话印刷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18-02-06 16:14:50编辑:Sputnik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印联传媒资讯】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在京召开印刷产业发展暨《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管理办法》修订座谈会,邀请了出版物、包装装潢、数字印刷、网络印刷等各类企业,以及研究机构、高校、地方印刷管理部门的有关同志,按照党的十九大新要求,围绕“产业发展新特点”“增长动能接续转换”“印刷+互联网+X”“优化结构布局”“示范企业管理办法修订”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


今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今年也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印刷业作为我国新闻出版广电事业产业发展改革主力军和宣传思想文化主阵地,作为国家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改革的前进方向和根本要求。



刘晓凯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


李永林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朱晓东

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印刷发行管理处处长


郭建平

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印刷发行管理处副处长


赵鹏飞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栗延秋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道祥

北京炫彩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庄 浩

厦门吉宏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志强

山东世纪开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尔勤

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印刷发行管理处副调研员


刘咏梅

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印刷发行管理处处长


李治堂

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朱 敏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朱国良

北京奇良海德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在健

凤凰印务管理委员会主任


傅加军

江西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曹维冰

北人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焦点一

充分认识新时代印刷业发展新态势新机遇


刘晓凯

伴随国民经济持续性、阶段性发展,印刷业曾获得过两次重要的发展窗口期。第一次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几年里,宏观发展态势和格局为印刷业打开了一个奠定根基、确立门类的窗口期;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的10年里,新科技新业态、新融合新需求为产业创新打造了一个渗透各行业、延伸产业链的重要窗口机遇期。这两次窗口期,体制改革、制度创新和技术变革,都释放出巨大红利。从印刷业现状看,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印刷方面的需求主要体现为:一是期待更加赏心悦目、精致优美、渐趋个性化的出版物以及商品包装、文化宣传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等;二是期待更加环保、健康、时尚、有益的文化服务;三是期待更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印刷业新业态。“十二五”以来,我们全行业在创意设计、产品创新能力上,在按需印刷和深化服务供给上,在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上,做出努力,取得成绩。当下,印刷业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样的机遇,是我们以不断的变革,在发展的进程中积累起来的比较优势;是我们用持续的奋斗,在新征程上为自己打开的新的重要“窗口期”。全行业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也希望大家将这种认识、这种判断传递到行业中去。


朱敏

当下印刷业转型升级主要有4个维度: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品质提升阶段,印刷企业应通过原辅材料的品质、产品质量标准提升等来提升产品品质、提升效益;从粗放经营到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阶段,印企应开展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从模仿复制到自主创新发展阶段,各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寻求创新发展;从价格驱动到价值引领,客户需求从产品的低价、便宜转变为对价值的需求。


栗延秋

当前印刷业的发展主要有三方面的机遇。印刷业集约度进一步提升,发展方式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印刷媒体的产业基础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延伸出新兴产业链;资本进入印刷行业,推动印刷业快速实现印刷产业链纵向整合,印刷业的内生、外延实现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张在健

我们常说的“三重门”(产能过剩、无序竞争、价格上涨)依然是悬在印刷业头上的三把利剑。但行业局部已经出现了密集的闪光点,有些领域已经快要挺过黎明前的黑暗,即将“拨云见日”。例如市场总体向好,全民阅读的普及和实体书店的回暖,为上游消费市场带来增长动力;工业印刷向高精尖看齐,并小步增长;数字印刷迎来新的局面。


郭志强

我作为一名电商从业者,先后带领企业实现5次转型,早期便树立了面向互联网的发展目标,以批量定制为业务支点,从影像行业逐步切入印刷领域,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而今,电商发展环境逐渐变化,线上线下融合的时代到来,针对前端消费升级,产业对印刷企业的品质、效率、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也给予了更优惠的政策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印刷企业及从业者应不断调整心态、提升眼界,主动改革、积极交流,以谋求自身及行业更大的发展。


傅加军

我国印刷业正在从传统型、粗放型向现代化、精细化推进,企业管理更加人性化和市场化。同时,印刷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适应了市场需求,正向着更高、更新、更优的方向不断前进。


赵鹏飞

未来越来越多中国品牌将参与全球竞争,包装要求势必要与国际接轨,高端印刷包装需求会迅速增长。同时,中国的图书印刷品质也正在迅速提升,尤其是童书,在安全上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但超低价竞争依然在伤害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李永林

印刷产业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以企业内部调整、外部整合为主的增速换挡阶段,产业发展由规模扩张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增长模式转变,以及以轻资产、新技术、新模式、人力资本等投入为主的新动能,正迭代更替传统的增长阶段。


李治堂

2017年规模以上印刷企业运行情况良好,工业景气回升,效益好转。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1—11月,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规模以上印刷企业营业收入达到7530.3亿元,同比增长7.2%,利润总额508.5亿元,同比增长8.7%。


焦点二

挖掘新增长点推动产业动能接续转换


刘晓凯

曾经有一个时期,印刷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是规模扩张、价格竞争,以及以违规经营来降低制度成本,这使很多企业处在同质化、价格竞争的魔咒里。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并日趋碎片化、个性化,土地、人力等资源成本也大规模上升,行业监管不断加强,企业价格竞争空间十分狭小,粗放式、低质量、低效率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为适应深刻变化的市场,电子商务、数字印刷等很多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新兴业态在产业中的比例快速扩大。比如,2016年我国数字印刷对印刷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印刷+互联网+X”的蓝海空间到底有多广阔?印刷业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分别在哪里?行业要深入分析传统业态有哪些优势,与电子商务、融合创新等新型业态、新发展形态在哪些方面可以实现很好的联合,并且借助国家的有关扶持政策,不断发掘新动能,实现增长动力的接续转换。这次修订示范企业管理办法,就是力争把新兴产业、新增长点发掘出来,强化引领带动,推动增长动力的转换。


张在健

这两年,整个行业对数字印刷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一是出版单位因为库存、资金和成本压力,主动接纳数字印刷方式,有些出版社出台专项制度,强制要求订数1000册以下的图书使用短版印刷。北京、上海等地多家出版社专门出台数字印刷工价,支持采用数字印刷生产。二是印刷企业纷纷上马数字印刷设备,有的企业引进最新的数字印刷生产线,兴建现代化数字印刷基地,引入全球领先的管理体系,全国大部分新华印刷厂购置了数字印刷机,有些设备生产商在北京、广东等地突击布线,甚至宣布未来一年内有望实现数字印刷和工业印刷成本接近。可以预见,数字印刷在2018年有可能迎来春天。


郭志强

世纪开元针对数千万中小微企业提供小批量定制印刷服务,在此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数字化、智能化和融合化的重要性。我们利用互联网及线下实体店与千万级直接用户实现沟通互联,借助自主研发的ERP系统实现用户订单信息收集、判断、分发和生产全链路管控,与惠普、海德堡、富士等数字化设备厂家联合开发程序,实现订单与设备自动对接,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资源能耗与人工成本,实现了C2M,即从客户直接到设备机台的智能化柔性化生产。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挖掘千万级用户带来的大数据资源,对接其深层次需求,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服务,促进新业态的形成。


赵鹏飞

当前,整个社会产业生态正在向以新零售为纽带的新业态转型。新零售就是“将零售数据化”,核心是“线上+线下+物流+制造”,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制造、服务等方面的数据全面打通,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用数据驱动的社会资源协同形态。数据是智慧流通体系的血液。未来,包装印刷企业基于数据处理优势的柔性生产能力将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没有数据基础的印刷包装企业,未来很难融入新的生态圈。


焦点三

以“印刷+互联网+X”等新思维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刘晓凯

印刷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比如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被公认为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比如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的山东世纪开元,利用互联网打通、融合产业链,开发出一片业内现象级个性化印刷新蓝海。二三十年前,我国印刷业较为弱小,那时主要是依赖国外技术装备,但随着企业逐步壮大和产业“黏性”特质增强,我国大型印刷企业、骨干示范企业逐步拥有了引导产业技术发展的意识、力量和潜力,已经有很强的号召力、影响力。许多企业自主选择最先进、最符合实际的技术,有的甚至自行研发装备。那么,在“印刷+互联网+X”等新思维、新技术背景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标准或衡量维度?应该向什么模式学习或靠拢?具体如何实施?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思考。


以按需出版在中国的发展为例,我们很难直接套用美国闪电源公司的商业模式,它难以适应中国国情。目前,许多印企在尝试“印刷+渠道”“印刷+资源”等不同模式,如虎彩印刷与京东等电商合作、北京铭城印刷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等,但哪种模式更适应全流程管理体制?再比如智慧印厂,这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8年贯彻印刷业“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方向,也是年度印刷重点工作之一。书刊智能制造和包装智能制造的实施路径有何区别?我们要制定一套标准,把一批先行、成功的典型骨干企业选出来,并给予优惠政策,从而引导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朱敏

从模仿复制到自主创新发展阶段是发展质量的提升和变革。原来很容易复制,投资就可以有效益,现在必须根据各企业自身情况不同创新发展,不能简单地复制了,如网络印刷平台、雅昌模式等目前都难以靠简单复制就成功。必须实现从价格驱动到价值引领,客户从低价、便宜到能给客户带来多大价值的转变。


栗延秋

新兴产业链是以端(生产、服务)、网(连接、物流、信息)、云(内容、平台、数据)为基本技术支撑架构,比传统产业链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更大,涉及领域更多。随着印刷业的服务属性加深,为了实现更为精准的需求满足,更为深入地拥抱互联网成为必然趋势。与互联网结合,建设共享信息化平台,将加速推进印刷产业信息化进程。由于互联网、新技术蓬勃发展,商业印刷、票据印刷、出版印刷受到影响,均不同程度出现萎缩,唯独包装印刷受益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能一直保持增长。此外,功能性包装印刷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发展速度和变革趋势让人目不暇接,印刷人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才能跟上时代。


郭志强

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印刷业也呈现出全新的面貌:一是印刷方式多样化,这主要缘自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承印物范围得到拓展。二是生产过程绿色化,现代印刷企业非常注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三是技术支撑网络化,这一特点与科技进步,尤其是与互联网技术进步密不可分。四是装备制造智能化,印刷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分支迎来自身结构调整的新机遇与新要求。五是服务产业专业化,从制造型逐渐转为服务型,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更专业的服务。


郭建平

“互联网+”为行业的发展将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发展的潜力,也将给行业经营和管理带来很大的改变,例如运营模式方面的变化。


焦点四

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刘晓凯

从中观角度看,产业结构指产业内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产业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和组织结构等。优化印刷业产品结构,主要任务是扩大高端优质产品供给的比例,减少劣质落后产品的比例;优化投资结构,就是要扩大现代制造产能的比重,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优化组织结构,就是提高市场集约化程度,培育优势龙头企业。这些构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作取向。具体到工作举措,要求我们围绕“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等方向建设示范企业,扩大高端产品供给、高端产能比例,培育全球性骨干企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布局主要指产业在不同区域间的关系,如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问题、东中西部产业转移问题等。在这方面,应进一步发挥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的作用,带动区域协调、共同进步,更好地引领区域产业转移、差异化发展,实现产能优化布局、加强规划协调。关于支持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我们考虑从优化服务的角度,鼓励企业跨地区发展,而不是限制。关于引导中西部地区印刷业发展的问题,我们考虑适当降低西部地区申请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的标准,同时强调要突出优化产业布局的条件和标准。


印刷业发展特征与钢铁、煤炭等行业不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创新能力,更多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观引导与市场力量推进相结合。行政部门的主要思路,是更充分地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更广泛地发挥骨干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更积极地发挥市场监管机制的“破”“立”“降”作用。


庄浩

在目前发展环境下,大部分企业资金成本都相当高。动荡是机遇,困难是挑战。上市印刷企业应更具有责任感,聚焦行业和企业间的调整,整合行业内部过剩产能,推动行业特色化、优质化发展。行业中有很多“小而美”的企业。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40多年前的一部名著《小的是美好的》就集中揭示过小企业产品创新、管理特色等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小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其“美好”品质并未充分展现。我们上市公司在这方面有责任、有能力去带动。比如,可以利用资金优势,缺少资金的由我们托管;缺少管理的由我们派人。经验告诉我们,不要过分去“买买买”,而是整合行业资源,发现、培育“小而美”的企业,更需要政府顶层设计。


傅加军

各企业与各领域业态发展应各具特色,应走特色化、集约化之路。所谓特色化就是具有自我特征的差异化,即人无我有,人有我精。集约化就是集团化企业将相同、相似的产品、设备集中在一起生产,使设备、人员、产能得以充分发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李永林

印刷产能从经济发达地区向其他地区转移,可能是一个趋势,印刷企业需要关注。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有发展潜力的印刷企业是具备学习消化能力、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和产品定价话语权的企业。那些在细分行业内精耕细作,具备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实力的中小企业将会在良好环境下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未来,出版物印刷对产能协作的需求会加大,可能存在一地委印、异地生产。据我们了解,在许多地方目前办理出版物委印手续存在与现行行业监管法规不协调的问题,今后出版物委印单办理环节可能需要在监管办法上做改进。当然,在行政“放管服”改革大趋势下,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利好消息,这使企业很受鼓舞。


郭建平

当前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存在两方面的管理问题。一是落后产能淘汰退出机制较难执行;二是设备的准入机制不完善,有部分企业打擦边球。政府主管部门需抓好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增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


栗延秋

虽然印刷业并不是国家治理产能过剩现象重点监管的行业,但是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也不容小觑,它已成为约束企业健康发展的症结所在。从多年发展情况来看,印刷业总量已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境中,直接导致了印刷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印刷工价不升反降。我认为,除了像国外企业那样通过合并及协作方式进入新兴市场,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以外,也需要印刷业上下游的共同努力。目前这方面正处于“点题”阶段,如何携十九大东风来进一步“破题”,希望政府管理部门多多施策。


朱敏

出版社的观念转变较慢,比如开本设计太复杂、手工配套太多;同时,出版社自带纸缺少大印刷、大物流概念,各个环节浪费比较多,对新流程、新工艺接受较慢。这不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去产能或进行产能调配。


焦点五

通过修订示范企业管理办法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晓凯

站在国家和行业的高度,走开放立法、行业参与路线,既是行政工作广泛听取民意、科学决策的过程,也是干事创业、建言献策的一个重要机会。一是结合行业发展实际,二是反映行业需求,三是具有可操作性。新制定的标准要“接地气”,比如针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对降低门槛的办法一定要可行、具有可操作性。这项工作有一定难度,既要定性反映产业的发展趋势,又要定量衡量印企取得的成绩;既要挖掘各领域骨干企业,又要加强对示范企业的动态管理。希望尽量提出科学的标准,能够量化的就要量化,但是量化指标一定要准确、严谨和适用。


刘咏梅

建议加大对绿色印刷认证的扶持,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印刷实施。同时建议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为印刷企业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各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


许尔勤

结合天津的实际特点,建议在此次办法修订中继续鼓励印刷企业走出去,对具备相关条件的印刷企业可以认定为国家印刷示范企业。同时,建议增添特色企业相关内容,兼顾规模以上企业和“小而美”的特色企业。从执行力和操作性考虑,建议将此规范性文件升格成部门规章。人才队伍方面,建议下降学历和职称要求。另外,建议加强扶持奖励和资金扶持。


朱晓东

吉林省目前没有示范企业,主要是因为企业的规模指标不达标。建议在今后的评定中按照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评定,以及在新修订的管理办法中增添特色企业的评定,建议让每个省份至少评定10家示范性企业,这样使得企业的示范作用起到更好的辐射效应。同时,建议增加激励的弹性机制,增加一些企业成为示范性企业后可以享有的优惠政策,且条款内容可以更具体,让示范企业有一种获得感,从而使规范条款真正地落地。


庄浩

建议资产规模的考核标准应以净资产收益率考核为主。合法经营的考核指标应包括按章纳税等,只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可以成为示范企业。同时,希望总局指导加强平台建设,引导示范企业和上市公司并牵头设立产业基金,指导行业加快整合发展,做大做强。


朱国良

建议适当降低利润率考核标准,或用净资产收益率来核定。针对中级职称比例的考核指标,建议可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比例要求,比如研发人员或管理岗位、技术岗位的比例。建议增加产品及服务创新的内容。另外,企业上报申请材料中,要多应用公开的或是第三方的数据,如经过审计的相关经营数据或从税务机关开的税单等。


吴道祥

建议适度降低总销售额门槛,申报过程以企业自我申报为主,在未来的项目申报过程中引入更多创新管理办法。此外,建议利用政府部门的补贴奖励成立产业引导基金,利用金融杠杆,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做大基金规模。基金可交由专业人士打理,从而更好地扶植创新企业的同时,也可以不断获得基金盈利,扩大示范范围和扶植对象。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