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智能化挑战与机会并存

时间:2018-10-09 15:26:54编辑:梓沐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资讯】重印刷、轻印后的情况在我国印刷包装行业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印刷环节设备投入和质量管理远远大于印后加工,其原因是印刷过程质量要求高,且人工无法替代。


印后智能化挑战与机会并存


印刷企业普遍存在印后加工严重依赖手工操作或者半自动化生产,劳动生产率低下,导致印后加工环节占用人工最多,甚至达到企业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使得印刷企业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伴随人员工资水平不断提升,印后环节用工难问题凸显,不少印刷企业不得不将印后加工进行劳务外包。相对于印前和印刷数字化日趋完善,印后加工水平的落后也制约了企业数字化的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在印后环节遇到阻碍,不利于企业的智能化升级。


伴随以电子包装为代表的精品包装产业蓬勃发展,对于印后包装产品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传统依靠简单机械和大量手工完成的后道加工已经不能满足客户要求另一方面,印后加工中期望通过印后加工装备替代人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重印刷、轻印后的局面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通过印后装备自动化、智能化建设,实现面向包装产品的后道加工质量提升以及人工减少,提质增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蓬勃发展的印后装备市场


印后包装设备可以分为用于包装的印后包装设备和用于出版物的书刊皮壳等装订用设备。我国印刷业的印后加工设备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手工到机器操作第二个阶段,从简单的单机到复杂单机和联动生产线第三个阶段,向高层次的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环保化方向迈进(这一时期是包装设备发展的旺盛期)。智能印后设备能根据程序指令自动选择相关工艺并设置参数,自动配置集成相应生产设施,实现一键完成整个印后加工工序。当更换活件时,设备能通过伺服电机智能调整设备相关参数,缩短活件更换时间。同时,自动捕捉和反馈生产数据,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由于我国印后加工自动化程度基础较低,因此印后装备发展的幅度和空间相对较大。相对于印刷机动辄上千万的投入,印后环节设备投入相对较小,而且对于质量提升和人工减少效果十分明显,国内设备成为难得的蓝海市场。近30年来,国产印后装备技术不断进步,印后装备领域国内外差距不断缩小。


以广东力顺源智能自动化有限公司为例,其产品从单机到联动,到自动化、智能化,从低速到中速、高速,到人机合一,形成了高性价比的先进印后包装设备,实现了人机合一的、创新的设备技术,充分体现自动化、人性化、环保化、高效率,以满足国内外使用者的需要。


以出版物印后装备研发为主营业务的深圳精密达智能机器公司,针对相对比较薄弱的实际,集中研发了一系列数码印后装订装备,对接前端,适应先发行后印刷的出版方式,满足量少、类多、快速、个性化的要求,并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图书装订系统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一键出书。


与此同时,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加大印后装备研发,例如青州意高发有限公司针对柔印书刊项目,开发了联线后道加工单元,实现卷筒纸柔印完毕之后可以直接进行书刊印后加工,减少了用工数量和操作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印后加工自动化、智能化之路


针对不同的生产类型,印后自动化升级的目标不同,企业以提高加工质量、降低废品率为主要目标,而企业以满足不同规格出版物和减少人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


如同印刷生产其他加工过程一样,印后自动化、智能化是一个渐进过程,应逐步实现,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还是设备的升级换代,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以及半自动化生产,而对于已经完成自动化改造的规模型印刷企业,其主要任务是从印后的自动化往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继续发展,通过非标设备的研发,满足特定的产品要求,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与印刷生产不同的是,印后工艺复杂,需要满足不同规格产品和各种后道加工要求,导致非标设备多,因此印后装备智能化不像印前、印刷环节容易标准化批量制造,需要用户针对自身产品和工艺特点进行定制研发,借助必要的工业软件实现印后加工柔性生产,对于企业技改能力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印后智能化建设。建议印刷企业、印后装备企业和科研院校联合展开研发,探索互惠互利的市场化合作模式,研发的定制装备和解决方案也可以作为进入市场,使得企业的智力和资金投入获得更大回报,调动企业参与智能化建设的积极性。


因企施策、长期规划、急用先行


印后智能化存在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复杂、建设难度大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后道加工工艺复杂、标准化难度大、非标工艺和设备多等原因,因此在建设中宜采取因企施策、长期规划、急用先行原则。


印后智能化


首先根据企业自身产品特点和未来规划,按照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顺序制定长期技术改造方案


其次,通过短板分析,发现制约产能的重点工序和工艺,从最薄弱、最容易见效的环节入手,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是占用人工最多、招聘技工最难的工序


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智能化升级的需要,预留足够的数据通讯接口,为与印前、印刷环节实现互联互通,以及实现生产、管理一体化打下基础


最后,在建设印后自动化生产线过程中,宜保留少量的传统手工或者半自动设备工序,适应特殊印后加工需要,实现柔性生产,保证生产安全性。


以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为例,其很早就着手了企业智能化升级规划,特别是针对占用人工最多的印后加工环节,通过成立专门的非标装备研发部门,以人机协作为目标,结合先进工业技术开发协作机器人,以简易自动化形式构建最有效的柔性生产线,实现人工数量和生产操作劳动量双减少。以贺卡印制车间为例,印后环节的自动化升级后,员工数量下降到15%,而产量却有所提升,真正实现了减员增效。


对印刷企业而言,印后加工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任务,又是难得发展机遇,对于提升印刷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产业增长新动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