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当前位置首页 > 快印百科 > 快印问答

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的设置好模切压力呢?

时间:2013-10-24 16:06:19来源:必胜网

  问: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的设置好模切压力呢?

  答:1理论计算法

  模切压力转换为线压后,压力值与钢刀和钢线的总长度、有效线压以及承压材料的特性有关。通用的计算公式为:

  P=K×L×F

  P-模切压力(N)

  K-修正系数(一般取1.3)

  L-模切版上钢刀或钢线的总长度(mm)

  F-钢刀或钢线的有效线压(N/mm)

  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材料和环境的不同导致材料的松紧度、厚度、纤维方向等物理参数各不相同,模切压力都会发生变化;另外,由于加工条件的变化会导致钢刀和钢线的磨损,造成钢刀和钢线的有效线压发生变化,而在计算中始终默认钢刀与钢线工作在最佳有效线压值状态下,这便造成了理论计算值的误差。此外,由于模切版制造过程中导致的模切版不完全水平,过桥高度加工精度误差导致的钢刀和钢线的安装高度不同都降低了该公式的实际使用性能。所以,该公式并不能用于所有模切版压力的确定。

  但是,该公式对于新生产任务加工过程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起到节省印张和保护模切版的作用。该公式最大的实际价值就在于初次压力合理范围的确定,在新模切版使用前,可以根据公式所需要的参数值计算出该模切版首次使用所能承受的合理理论压力值,而不是模切版的合理实际压力值。由此公式可以看出,模切压力的测算与承压物之间主要是通过修正系数来平衡的,可是每次都使用相同的修正系数会导致承压材料变化所引起的差异。

  2试切法

  除了计算法之外,试切法也是确定模切压力的一种简便方法,它实际上是利用试验性的过程来确定某种盒形的模切压力。这种方法对首次加工的产品的压力确定有很大的帮助。试切法凭借操作者的经验,对新的加工产品进行模切压力的估计,在找到一个参照后,逐渐相应增加模切压力,直到模切样张的模切线有2/3被切断,这个过程称为初压。在初压值确定后可以根据承压材料的特性进行3~5t的压力递增,在90%以上的钢刀和钢线实现正常模切后,再以0.1~0.3t的压力递增,直至模切盒型能够正常分离,这个过程称为精压。

  这种方法比较耗时、耗力,对操作者的要求很高,如果初压压力过大很容易造成模切版的损坏,如果压力太小需要反复试验才能达到额定值,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但是一旦得到了合理的压力值,这个值对以后的再次加工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应该将其逐一记录下来,以便下次使用。但是随着模切版的磨损程度不同,有效线压发生了变化,导致实际模切压力值的变化,通常要不断修正标注的实际模切压力才能满足以后的应用。

  有人认为计算法根本就不能贴近生产,几乎成了食之无谓弃之可惜的“鸡肋”。现在工厂也普遍采用试切法来获得新产品的合理压力值,如果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将会给实际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3综合法

  计算法可以得到首次压力的理论压力值,试切法可以得到实际压力值,如果可以利用试切法得到的合理实际值来反推计算法中的修正系数,那么就可以得到这类模切版对该类材料的修正系数。修正系数是一个可变值,主要用来弥补不同材料之间的差异和模切版加工精度之间的误差,可以通过对同一材料实际生产的数据对该材料的修正系数进行更为准确的确定,这样就可以知道在新产品模切时首次应该使用多大的压力可以更接近合理实际压力值。

  测试方法如下:假设初次模切克重为300g/m2的白卡纸,已知该模切版上的钢刀总长为1600cm,钢线总长为1810cm,所使用钢刀的有效线压为45N/mm,钢线的有效线压为40N/mm。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