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
网络视频版权价格在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之后,开始逐渐趋于理性。随着
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选择网络作为观看视频的途径,进而也引发了视频版权保护相关的争议。近期,一度风头正劲的网络视频版权终于低下高昂的头。近一两个月,电视剧集的网络版权价格急速下滑,原来单集叫价100多万的热播剧降到40多万仍无人问津。涨起来比楼价还凶猛,降起价来也“势如破竹”。
涨势曾超楼价
仅仅只用了三年时间,网络视频版权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涨价潮,其上百倍的涨幅远超楼市、黄金等产品,因此有人戏称买什么都不如买视频版权。
在2006年之前,网络视频版权的价值还未被开发,当时风靡一时的古装武侠喜剧《武林外传》80集的网络版权只卖出10万元。随着视频网络的日渐火热,电视剧的网络版权也一路走高。2010年新《三国》单集网络版权卖到了15万元,当时被外界誉为“天价”。
其后,网络版权的价格走势更是令人瞠目,只能用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来形容。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抢剧”在业内盛行,购剧价格也时时被刷新。去年,还未杀青的《攻心》整剧网络版权卖出2000万元,业界一片哗然。7月,搜狐视频以3000万元拿下98集新《还珠格格》网站独家播映权,被称为一次“钱”途叵测的豪赌。9月,《浮沉》成为第一部单集破百万的电视剧。紧接着,爱奇艺以单集200万元的价格购买《太平公主秘史》。版权抢购达到白热化,一些热门剧集甚至还没开机就已经引发争夺大战。
降价进行时
花无百日红,视频版权亦如此。
种种迹象显示,从今年一季度开始,视频版权价格进入调整期。
20日,在深圳举行的爱奇艺两周年庆典上,版权价格下跌也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有业内人士表示,版权市场上信息混杂,在不透明交易机制下,无法准确预估具体的版权价格下降程度,不过,近一两个月来,视频版权报价是以往价格的1/2甚至1/10的情况屡见不鲜。
此前,2012年北京春季电视节目推介会上,没有一家视频网站出手,一些电视剧的价格回落明显,去年卖七八十万一集的视频内容今年成交价仅三四十万。
奇艺公司CEO龚宇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如果去问问华谊、小马奔腾、本山传媒、唐人等发行机构,就会知道,从去年四季度开始成交量显著下降,价格则在观望,这相当于是个僵持期,当时几乎没成交,降价则是从年初开始,二线剧最先降价,3月之后,包括热播剧在内的都在降。”的确,华谊兄弟天意影视有关负责人就曾向媒体抱怨,“版权价格下降幅度严重,已经让制作方的收入大减。”
龚宇的观点得到业内很多同行的认同。搜狐视频影视版权中心总监马可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市场上品质最好的10%至20%的电视剧,被称为“A类剧”,今年第一季度相比去年第四季度,“A类剧”成交价格和成交量双双下跌。“一季度可能按100万一集成交,到二季度就降到40万以下,而去年同期的走势则是从40万涨到100万。”
价格回归的背后
对于这场降价潮,业内人士的说法出奇的一致,称其为理性回归。
土豆网副总裁杜现朝表示,视频版权在过去两三年高涨,价格偏离合理区间过多,已经完全超出行业承受能力,价格下降是合理的趋势。
马可认为视频版权价格下降是经济规律使然,任何过热都自然会出现调节。她说:“同行们买版权跟买楼一样,买涨不买跌,所以去年大家都在拼抢。可现实是,广告价格是两倍上涨,版权则是十几倍甚至百倍上涨,买回来的剧集只有在播出的时候才是消化期,视频网站对高价买剧消化不良,这是市场的自我杠杆调节。”
艾瑞市场咨询公司预计,2012年网络视频用户人数将达到5.27亿,用户覆盖率将达到85.7%。与2008年视频用户数只有2.34亿相比,规模增长了近一倍,但对比2011年4.65亿的用户量及83.8%的覆盖率,不过是微弱的增长。这显示,视频网站的“人口红利”已经相对减少。
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带领爱奇艺在优酷、土豆等大佬的夹缝中突围的龚宇对行业有着更为深刻的看法。在他看来,此轮视频版权降价的核心因素是投入产出比严重倒挂,“有的网站最高峰时购剧成本是5000万,而广告只有十分之一,亏损得十分惨痛。” 说到这,龚宇笑着坦承,“越贵的剧亏损越大,我们去年花大价钱买的《太平公主秘史》也是如此。”他认为,视频网站不可能长期如此竞争,因为不符合经济规律,投资者的钱也不会这么花下去,因此,视频版权价格必然下滑。
龚宇预计,此轮降价潮会持续到7月,届时行业会出现理性回归。对于如何界定“理性”,他的观点是,“判断是否理性的标准不是一集多少钱,而是购买的剧集中有一部分能产生毛利,现在则都在亏损,有毛利的剧集比例越来越高,这是行业是否理性的最重要指标。同时,在版权交易过程中,发行方和购剧方有公平的交易机制,大家可以讨价还价,而不是由发行方一口说了算。”
印联传媒转载自中国新闻网
相关阅读:第185期印联培训学员分享专题
柯达破产保护与数码印刷专题
富士施乐 施乐还是“施恶”
DIY婚礼成当前潮流
LOMO--当今年轻人最流行的生活方式
印企该如何应对正在进行的并购重组浪潮
绿色印刷开启中国印刷产业新引擎
绿色印刷:中小学教科书必须是绿色印刷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