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去年10月,经上海市委批准,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不到两个月,集团旗下《新闻晚报》即宣布停刊,时间停留在了2013年的最后一天,彼时,“唱衰纸媒”的声音尤为刺耳。
在“唱衰纸媒”的声音中有一些观点认为,报纸之所以江河日下,与其“传统”的体制机制不无关系。
作为媒体人,面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的冲击,在报社从事新闻工作20余载的官建文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报纸作为新闻载体会有变化,但人类仍旧需要新闻。“究竟以后报纸版面是否还存在,亦或是换种方式存在?从现有的媒体业态来看,网页不能像报纸版面那样呈现版面语言。”
未来,媒体的传播渠道应是更加广阔;新闻,公众还是需要的。
“以人民日报为例,即使若干年后,人民日报发行量下降或者印刷纸质版不存在了,它还会以其他不同的方式存在。”官建文表示,原来的报纸新闻只有图文,而到了现在,在全媒体传播渠道中,新闻实现了音视频、图文的多终端传播形式。
“我们在介绍人民日报的时候换了种说法,一是有310万份的报纸发行量,另外是PDF版、数字报,报纸信息的网络传播和门户转载,以及全国各地的几万个数字屏,再加上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官建文说,人民日报正在开发筹备的客户端将有更多的及时新闻。
其他报纸和刊物也在做有关的探索,而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探索还没赚钱。探索到有一定的流量时,可能就有了赚钱的机会。
“从这种角度上看,传统纸媒传播模式恐怕是遇到危机了。”官建文表示。
转型,媒介融合
近10年来,传播理念、渠道、方式发生着深刻变革,让传统媒体的生存日益艰难。相较于新媒体,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都存在“短板”,限制了传统媒体进一步发展。
眼下,“转型”是传统媒体发展最热门的关键词,然而,转型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今年1月,《光明日报》曾发表文章说,媒体转型应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官建文提出,媒体的传播形态和途径正以多种方式进行着,即所谓的“媒介融合”,媒体立足之本——“内容为王”依旧是用户和受众的根本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不仅需要会写稿,还得成为“能拍、能主持、能出镜、能剪辑”的复合型人才。这就是互联网、数字化技术之后,新闻疾速地变化给媒体人带来的硬性要求。
媒体真正要转型,离不开技术。未来,媒体最终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需要作何改变?按照官建文给出的说法,媒体改变的是传播途径和内容反馈,不变的是新闻内容的需求。
“新闻就好比饮食,尽管各种食材、烹饪方式在不断变化,但人们终究是需要解决吃的问题。”官建文最后说。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