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休刊的背后?原因很复杂

时间:2014-05-15 10:40:41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网讯】“上海报业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不改革、无前途,不调整、无发展。既然要改革,必需先行者。今天我们的转型,也许正是一个时代的注脚,也是一个城市和一代人转身群像中的一个剪影。”

 

 

  “《竞报》自诞生之日便必须直面传统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更无法避免网络新媒体迅速崛起的巨大冲击;但同样胸怀新闻理想的竞报人从没放弃,十年来的重大新闻事件中,我们没有缺席,十年来的社会民生话题里,也有我们的关切。”

  以上是上海《新闻晚报》和北京《竞报》的休刊词,它们分别于2013年1月1日和2014年4月25日起休刊。《竞报》之后,尚有5月1日休刊的《天天新报》等。一连串的休刊事件,似乎印证了报业内一直预示的一个阴影:纸媒正在渐渐衰落,终有一日离我们而去,甚至现在就已经有诸如“纸媒已死,新媒当立”这样一些更为极端的看法。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便认为这些绝非个案,参照国外类似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休刊大潮。潘多拉的盒子已经开启,而以上报纸仅仅只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

  不过,在“休刊潮”将引来纸媒末路的悲观预测中,也有些与之相异的声音。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应用理论研究室主任徐升国承认,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衰落的趋势比较明显,亏损很可能是导致报纸休刊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凭这几本纸媒的休刊还不能简单论定为纸媒的衰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也以《新闻晚报》举例说,休刊不一定就和与媒介转型有必然的联系。是市场原因还是行政原因,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

  “休刊”为何?原因复杂

  “纸媒衰落”,这种说法本身自带一个参照物,即近些年网媒和新兴媒体的崛起,这也成为各方在讨论“休刊”事件时屡屡提及、不可绕过的关键词。

  曾为《竞报》工作十年的媒体人信海光在其叹惋休刊的文章《又是一声叹息》中就说:“《竞报》的失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走错了路,它或许本来就不该出生。《竞报》在2004年底创刊,包括《竞报》在内,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新报纸没有一家获得成功,因为互联网已经凶猛的占领了读者的时间。”而《新闻晚报》的关停虽然是直接和上海报业的改革相关,但也和新媒体不无关系。由原解放日报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成的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于2013年10月,其社长、党委书记裘新显然对新媒体更有兴趣。他曾在采访中表示,上海报业集团要做新媒体的“孵化器”,积极探索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相较之下,集团内部的某些纸媒大同小异,自然显得有些多余。

  在大多数人看来,在新媒体时代纸媒的发行份额、读者数量、广告收入都被严重挤占,因而遭遇挑战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这种挑战背后,实存在着一种不合理的背反。有评论者从“休刊”一事中看到了长久以来潜伏的症结:“门户网站借助强大的平台力量,几乎是以零成本的方式从纸媒攫取宝贵的新闻内容与信息资料。不得不承认,在网络蚕食纸媒的同时,纸媒用自己的内容资源喂养大了网络新兴媒体,而新媒体正逐渐抢占纸媒的市场份额,成为纸媒的掘墓者。”山西经济日报社副总编巩国强就直接指出“大部分网站都在转载国内各大报纸的精华新闻,纸媒缺乏版权意识。”几份报纸的休刊,就是被“掘墓”将至尽头的征候,当其“深度报道”被网媒全盘吸收,优势不复存在,就只剩下“时效性差”的劣势。

  不过,也有人指出,为什么倒下的是这几份报纸而不是别的报纸?此外,倒掉的并不全是纸媒,也有许多网络媒体在自生自灭。因此,纸媒自身的原因也不可小视,如果不反思内部问题,所谓“停刊”即预示着纸媒衰落只能是个伪命题。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也认为休刊是大势所趋,但根本问题是在于国内近些年来报刊过多尤其是同质化报纸太多、发展太盲目,譬如《新闻晚报》,其休刊就是上海两大报业合并的必然结果,它在和集团内同类老牌报纸《新民晚报》的竞争中败退下来以至停刊是正常的。按此看来,“休刊”也未必不是一次契机,能让纸媒痛定思痛,考虑换种思路谋发展,从而能够“大浪淘沙”、“去粗取精”,把真正为市场、读者需要的精品留下来。

  出路何方 内外兼修

  “休刊”动荡未平,留给整个纸媒行业的是一波波余震。纸媒是否有出路,而其出路又到底在何方,这是“休刊”事件带给媒体人的思考。

  然而,正如徐升国所言,“这是摆在全球传统纸媒面前共同的困境和难题。”我们都知道,纸媒需要抛弃以往的滞性和惰性、根据当下现实进行变革,但问题是,怎样变?

  绝大多数媒体人都放眼于“报网融合”,认为寻求与新媒体的共生或许是最可行的路子。纸媒要改换思路,不仅坚守“传播内容为王”,也要树立并跟进“传播渠道”的辅助。眼下,不少纸媒已经有了电子版、官方微博、微信等推送方式,但也有人指出,如今传播渠道日新月异,微博、微信都渐渐让人觉得“审美疲劳”,因而纸媒要主动拥抱最新科技、增强技术层面、率先开发平台,而非被动地跟在新媒体后面跑,从而才能迎来真正的“报业转型”。诚如互联网实验室CEO方兴东认为的那样,传统媒体作为独立商业模式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传统媒体转型要达到生存和发展两个目的,要生存下去,首先要认清互联网的形势。”

  但更根本之处在于,纸媒自身需要反思,需要建立起风险意识、完善相关机制。首先,如范以锦所说,报业需要遏制同质化发展,打造旗舰品牌,而报人自身也要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的人才。当然,如何先从自身的困局中突围,这是个更为复杂也更为长期的问题,尚需要纸媒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摸索提升。

  对于“报纸”,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谢国明“报将永存,纸或有变”一言的阐释高屋建瓴地道出了纸媒的本质和前景。他认为:“新闻人,无论是报人、广播人、电视人,还是网络人,做出最优秀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任务。成功的传播者,一定既是优秀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善于利用新型传播介质的高超融合者”。诚如其言,目前看来“休刊”尚且只是一朵小浪花,但纸媒若想在更长久的未来避免走向末路,坚守“内容”、重视“传播”乃是必由之道。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