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当前位置首页 > 营销管理 > 快印管理

浅析三步三重积分制管理在企业培训中的作用

时间:2013-09-23 15:15:31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内容摘要】积分制管理能够把部门学习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效果、员工参加学习培训情况及其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的掌握情况,都以积分的形式加以体现。也就是说,以积分计算方法、以积分衡量标准、以积分统计和运用、以积分享受待遇等。
 

  积分制管理是目前适用于企业培训和组织学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培训管理方法,从“删繁就简”的管理宗旨出发,用量化管理的方式将整个组织学习培训体系的管理变得整齐划一,简明扼要。

  我们知道,完整而有效的培训积分制管理,是对组织中部门和员工学习培训工作“质”和“量”的管理。积分制管理能够把部门学习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效果、员工参加学习培训情况及其专业知识、工作技能的掌握情况,都以积分的形式加以体现。也就是说,以积分计算方法、以积分衡量标准、以积分统计和运用、以积分享受待遇等。

  以分值的形式管理无疑能使培训考核工作得以量化,但如何量化得科学、合理,就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评方法,来考核培训学习工作的“质”。则更多的需要培训管理者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能鼓励各部门组织切合实际、针对性强的培训,鼓励员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

  但是实施积分制管理,必须要有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这是保持培训积分管理的必要条件。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要求,组织内部各层次、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培训积分管理的具体组织、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培训积分管理的顺利实施。

  另外,也要有科学规范的工作程序,这是积分制管理开展的前提基础,

  要保证培训积分管理的专业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运作,必须确立科学规范的工作程序,并对每个程序提出明确、规范的管理要求,才能使整个组织的学习和培训活动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保持有序管理。

  还有,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培训采用积分制管理重要保障,我们知道,强硬的指令可以让员工参加培训,但永远不能激励员工自发地学习。要让组织成员支持和参与积分管理,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工作性质,将培训积分与优模评选、晋职、升级等奖励相结合,给培训效果显著、业绩突出的部门和成员以额外的奖励。通过长期、有分量的奖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组织和成员的学习习惯。

  积分管理集培训、考核、激励、待遇为一体,充分调动了部门和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成为培训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保证了组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学习的源动力。培训业务部门从组织发展的需求出发,对组织学习的方向和内容进行系统规划,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学习渠道,从而形成团队和组织的系统学习。

  它能对企业员工的学习、培训、考核工作的动作模式、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培训积分每一分的获得都有严格的测算标准和明确的执行程序,从而保证了培训积分的质量和学习培训的效果。部门和员工的培训、考核工作有据可依,便于培训业务部门跟踪、检查和指导学习培训情况,提高了组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一方面,培训积分管理不同于传统的单向管理,部门和员工可以自主选择积分获得的方式、方法,自主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双向、互动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和培育员工创新能力,进而增强组织整体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培训积分管理通过积分奖励等方式鼓励部门和员工进行知识传授。培训者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在搜集资料、准备授课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提高,吸引员工参加培训;参加者则有机会吸取和借鉴他人的宝贵经验,通过不断循环提高,激发了组织和成员对知识的运用、创新能力。

 

本文由印联小黑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