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网络时代引领印刷行业进入新纪元

时间:2014-04-23 10:31:40来源:慧聪网

  【印联传媒网讯】4G网络的出现催生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也引领中国的网络时代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但是,它业冲击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一直作为传统行业的印刷行业也受到了它的影响,与这个叫做“4G”的时髦词语直接挂上了钩。

 


 

  为什么4G网络会对传统的印刷行业造成冲击呢?笔者本人是这样理解的,人们可以通过更为方便的手持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在高速网络下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子刊物等,比以前更为迅速便捷,更加加速了传统纸质读物的淘汰速度。

  事实上是这样的,当人们习惯了电子阅读的丰富多彩,与视听体验之后,已经对纸质印刷的读物失去了兴趣。同时,纸媒失去了广告客户与阅读客户之后,要想生存下来就显得非常困难。因此,人们都觉得纸媒生存的存在没有必要了。

  然而,就在2013年12月5日,美国版《新闻周刊》重返纸媒,并在2014年的明年1月或2月开始发行,为64页的周刊,并且销售转为订阅模式而非零售模式,发行量约10万份左右。这似乎是在开玩笑,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

  印刷走向末路?还是再次迎来光明?这有些让人困惑。很显然,电子阅读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印刷纸质媒体魅力仍然不减,而且完全不会消失。不然《新闻周刊》也不会冒然重新退出纸质版,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关乎行业的慎重决定。

  虽然之前《新闻周刊》只是关闭了在北美的纸质杂志,其他地区并未停止事实上在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波兰和韩国等地,《新闻周刊》从未停止印刷。但是在其起起落落的发展变故中的所有遭遇,映射出整个媒体行业正在经历的盛衰与转变。

  难到这真的是印刷纸媒的一个转机吗?许多人对这种现象做出了解析,其中大家比较认同的有:粉丝经济、创新经营。

  某学者认为,《新闻周刊》的这一做法更像是“粉丝经济”。他这样认为:订阅《新闻周刊》的人将不再是普通的消费者,而是出于情感上的赞赏与支持,类似自媒体利用粉丝情结和品牌魅力来让公众掏钱。10万份的发行量对《新闻周刊》来说,实在是很小的胃口,广告商不会看中,也无法通过这么小的发行量赚钱。利用网络平台谋求广告收入,以此充当发行费用的可能性更大,也许可以保本。但是,情感消费的缺点在于,公众往往无法持续性地、年复一年地为此买单。

  笔者也觉得这种做法并不是长久之计,终会有一天出现断点,之后的问题将更为严重。没有了粉丝的支撑,印刷纸媒又会遭遇什么样的下场,有一点不敢想象。《新闻周刊》采用小众的发行之后的内容,必须更深度、更专业,否则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还有一位学者认为,《新闻周刊》重推纸质版,是对新的经营模式和销售模式的一种探索,并且属于刊网互动发展的第三阶段。他说:“一方面是通过集约型的经营方式来控制成本,另一方面捆绑式的销售方式现在也很多了,就是订户可以订阅同时有网络版和纸质版的套餐。”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尽管目前阅读传统纸媒的人数正在减少,但新旧转换阶段仍有读者有阅读、收藏的需求,故而针对不同读者群做出不同组合套餐、线上线下整合的销售方式不失为一种优化的经营模式。

  整合正在成为报刊和网络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他说,“以往传统媒体办网络版是一种辅助,以刊物为主,线上只是推广和内容的延伸,为的是在网络上保留受众平台,扩大影响力,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阶段开始强调刊网互动,随着读者阅读平台和习惯的转移,网络版的地位上升了,从陪衬变成主体之一,网络版和报刊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平衡,两者在内容生产流程、经营模式上彼此互动。而第三个阶段似乎正在形成当中,也许是将来的趋势,即杂志是以网络为主,保留品牌和内容生产能力,平台和技术则完全转移到新媒体。国内的《新世纪周刊》就宣称自己是互联网平台为主的媒体,有越来越多的杂志开始围绕互联网平台来生产内容。”

  同时,他的对《新闻周刊》回归后的内容同样关心。在互联网获得第一信息落点的情况下,纸质版应该在第二落点上做好信息的整理和深度的解读。“可能有些读者就会觉得网络版过于碎片化了,所以纸质版也能发挥自己的价值,来增强某一媒体品牌的集体印象。”

  虽然在《新闻周刊》重推印刷纸质版有许多问题存在,但是,笔者觉得印刷纸质媒体仍然是有存在价值的,并且它的角色也出现了稍微不同的改变,如果它重新定义新的内容,也会有很好的明天与未来。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