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内容摘要】在1949年,美国工程师伍德兰德根据不同线条的宽度得到不同的识别结果的原理发明了条码打印技术,并于1952年申请专利。
简单的说,条码打印技术主要包括了条码打印机、条码扫描器、标签字等几个部件。该技术是由一组宽窄不等、黑白相间的平行线条按特定格式与间距组合起来的符号,这种符号可以达到人与计算机对话的目的。具体的识别流程是:从扫描器的光发射器中发出光束照在条码上时,光电检测器根据光束从条形码上反射回来的光强度作为回应,当扫描光点扫到白纸面上或处于两条黑线之间的空白处时,反射光强,检测器输出一个大电流;当扫描至黑线条中时,反射光弱,检测器输出小电流,并根据黑线宽度作出时间长短不同的响应,随着条形码明暗的变化转变为大小不同的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后输送到译码器中去。通过译码器将信号翻译成数据,进行局部的检验和显示,并送往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我们知道计算机是采用二进制计算方式,所以我们条码中宽的黑色线条被编译为1,细的黑色线条被编译为0,再通过逻辑转换为0至9的数字或数组。
基于这种反射光识别的原理,我们还可以对条码打印技术的优劣进行一下分析:
首先,译码器是对反射光电流的强弱来进行0和1的识别,那么对打印油墨的颜色达配、着色密度是否均匀以及色彩饱和度等因素有着较高的要求。另外,油墨的偏色问题也是条码打印中值得注意的。
其次是对应承物的要求。应承物通常就是指条码的载体,比如包装袋、会员卡等。由于条码识读时,其扫描光源是以45度角入射,而反射光采集角为15度,当反射光超过15度范围时,就无法收集到反射光信号,即相当于黑色效应。所以,为满足条码扫描这一特点,要求承印物具有良好的光散射特性,不能出现镜面反射。所以,纸的白质、不透明度和光泽度,对条码的识别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条码的打印质量,如是否清晰、是否平整都直接影响到编译器对它的识别。
其实,当条码打印机刚刚诞生的时候,由于计算机技术尚未普及的限制和一些其他的因素(如消费者对它的信任度)使其并没有很快的成长起来,倒是美国铁路业和通用汽车公司率先引进该技术。值到七十年代中期,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使用和大型商场的大胆尝试,才使条码打印技术来了一个咸鱼大翻身。直到今天,条码打印技术已经出现在工、商行业的各个角落,主要以美国Zebra、德国CAB、台湾ARGOX等著名品牌。那么条码打印机这位商品身份的识别者是否有可能跟我们普通家庭的生活挂上勾呢?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