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如何在新媒体包围中杀出重围?

时间:2014-11-26 10:49:51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网讯】在网络时代,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在每一家纸媒头上。如何在新媒体包围中杀出重围,求得生存与发展,是众多传统媒体都在思考的问题。
 


 

  优势与误区:数字化媒体不是将纸媒内容复制到电脑上

  碎片化阅读时代,最令纸媒忧心的是长文章还有无人读。在很多期刊负责人看来,这并不是问题,因为无论何时,皆以内容为王,而纸媒有着强大的无可取代的内容生产经验,只要改变思维方法,依旧可以纵横江湖。拥有《时尚芭莎》《华夏地理》等多种杂志的时尚集团法务总经理樊百乐举例说,对于不久前社会广为关注的某一重大事件,财经网推出了长达6万字的报道,转发量极大,这说明读者需要对事件深入了解,长文章不是没市场,而是网络时代对长文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付出更多精力才能提供吸引读者的优质内容。

  从竹简到纸张,看起来只是工具的改变,那么从纸张到数字化媒体,是否只是换一个“容器”而已?在樊百乐看来,数字媒体并不等于数字化传统媒体,不是把纸媒刊载的内容弄到电脑上就够了,而是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创新。数字化时代,媒体更像是一个社交平台,期刊与读者是互动的,是建立社交群体,而不是简单获取信息。比如微信等新媒体大多基于社交关系实现传播,所以很多期刊都选择了微信平台来进行内容推送。

  拥有《周末画报》等杂志的现代传播集团现代移动数码CEO崔剑峰也提出了同样的理念,表示应该给客户更丰富的体验,在数字平台上期刊可以通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

  转变:从教育读者到服务用户,让你的用户尖叫

  “We are VCP” ——这是现代传播集团提出的概念, V即value(价值),C即content(内容),P即people(用户)。崔剑峰介绍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户。读者和用户至上,这也是很多期刊的新理念。

  “过去期刊的习惯是教育读者。”樊百乐说,他们的杂志《时尚芭莎》曾经觉得自己就是时尚的代表,高高在上,说今年服饰应该撞色搭配,如果读者不认同,那么就是读者落伍了。互联网时代,大众期刊应从教育读者转变为服务用户,为用户创造价值,从形式到品质都要超乎用户预期,比如提供一篇迪拜游记,就要告诉读者怎么到迪拜去,如何在迪拜生活等等。“互联网思维是什么?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期刊也要将读者视为用户,要令你的用户尖叫。”

  过去期刊媒体是人们得到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今信息爆炸,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只选取自己想看的内容。细分市场、精准营销成为不少期刊的选择。《精品传媒》走的就是发展自己的用户群的道路,关注用户需求,凝聚用户的忠诚度,将用户变为粉丝。《嘉人·美妆》也在打造自己的精英用户群,通过建立精英学院来与读者互动。

  掌握用户需求,就需要数据来支撑。数据何来?一些期刊负责人指出,通过发行、市场活动、微博、微信等都可以收集到数据,通过分析可以做出判断并向用户推送产品,此外,年会、读者俱乐部、公开课、慈善晚宴等都是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形式。

  路径:走出“阅读”的螺蛳壳,做生意,还是做内容?

  在新媒体平台上,纸媒可以做什么?众期刊的探索令人大开眼界。其中三条路径值得关注并借鉴。其一是跨界经营,谁说媒体不能做生意?正如《中国国家地理》新媒体副总编辑雷永青所说:我们不能死扛,一头钻进“阅读”这个螺蛳壳,而是应该开启产品服务模式。

  《城市画报》探索媒体“社群经济”的可能性,在微信公共号上推出“新刊抢购”,一天就可以卖出几百本;推出“我下个月的零食,你包了”活动,被朋友圈刷屏。做这些赢利并不多,主要是为了与用户发展更多的经济关系,同时也会吸引厂商来主动合作。

  《城市画报》执行主编刘琼雄说:“媒体的内容不再是刚需,但媒体拥有社群红利。”社群的建立与纸媒多年来积累的线下资源有关,线下也经常举办多种活动,平均每周两次,聚拢了人气。

  《华西都市报》是老牌都市报,如今推出了一个新产品“成都红娘”,为成都单身男女搭建相亲平台。华西都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诚介绍说,起初这只是报社一个编辑凭兴趣业余在微信平台做出来的,后来得到报社支持,如今注册用户已有三万。“很多媒体曾经都很辉煌,但是不能只吃老本,如何将资本转化为资源,是值得探索的。” 《华西都市报》的探索不止于此,他们的战略平台涵盖了网络传播、技术研发、产品孵化、项目投资等,推出了“华西清包装修管家”,研发火车wifi,和四川电信合作微信号推出“天虎科技”等等,涉及多个领域。

  其二是成为内容生产商。《GEO视界》是贝塔斯曼公司旗下杂志,贝塔斯曼旗下古纳雅尔传媒中国区总经理史永强说:“我们还是杂志社,我们还是做内容,但做内容之外,我们还是内容的生产商和供应商。”汉莎航空所有的刊物,都是贝塔斯曼做的。除了杂志以外,他们也为一些APP、微信等提供内容。史永强说,内容还是内容,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内容插上翅膀,让它们去不同的地方。

  其三是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我们不能盲从!读者走到哪里,我就走到哪里。”雷永青说。《中国国家地理》也做过电子杂志,做过网站,做过微博、微信,拥有20万微信用户、360万微博粉丝,但是他们却有所反思:这是跟着读者跑。进而思考:我们可以在别人的平台上做传播,但是我们自身能做什么?怎么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

  建立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内容生产与分发是他们探索出的路径。在电子化时代,没有数据库,内容永远只是无序的、碎片化的。他们将以往积累的数据和以后将要积累的数据都放进一个模型之中,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数据库怎么用?数据库不是一个筐子,只起存放内容的作用,而是要将内容包括图片都重新打散,通过库中技术运营生出新的内容,再将这些新的内容拿到移动客户端、APP、微信等新媒体中应用,将数据精准化地送达用户。“没有用户交互的数据库是没有价值的。”他们强调,用微信做内容推送,是把微信引进来,而不是用自己的内容为微信加码。数据库也有利于将纸媒的特长发挥出来,因为内容基于纸媒。雷永青说,期刊要找到自己的风口,“迎着风口,杂志也能飞起来”。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