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7月22日,小米手机4发布的当天,华为、酷派等公司也密集推出新品或服务。小米当日高调发布了可穿戴设备小米手环;中兴通讯随后推出了一款智能手环;联想也推出了两款智能眼镜M100和New Glass。国内企业此时此刻密集发布新品,究竟是为哪般?

抢夺市场
专家表示,国内企业争相发布手机新品,“意在争抢市场”。
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中国手机市场正品手机销量为11051万台,环比增长3.4%,同比增长22.1%。其中,智能手机销量为10014万台,占比达到90.6%。2014年一季度,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前6名为:三星、联想移动、酷派、华为、小米、苹果,份额分别为17.8%、11.4%、9.6%、8.8%、8.3%、6.0%。
对此,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副总裁田峥表示,跳出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中国无疑是全球手机销量最集中的地方。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2013年的内部出货量高达3.6亿部,按照1000元1部的价格估算,手机市场规模就已经很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手机厂商只需占取其中一部分市场份额,哪怕是0.1%,也有36万部手机,就能获取很大红利。
“在互联网格局下,尤其基于安卓系统的开放性,手机的制造门槛越来越低,大家都看好手机市场,所以会有多款新机型来抢占市场。” 田峥说,现在是下半年手机市场的销售旺季,包括9月份开学季,在这个时间段发布新品是抢占下半年市场的好时机。
“小米正在布一个很大的局。”对于小米手机4发布当天刷爆朋友圈的盛况,田峥一针见血地指出,小米手机4、小米手环、新版MIUI系统的发布,都将进一步加强小米公司的生态发展。
易观智库研究发现,小米在此次新品发布会中,不论是手机产品、智能穿戴设备产品还是UI系统,均达到了稳步扩展生态圈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终端硬件及时更新,保证小米产品覆盖面的扩大。二是小米黄页+新版MIUI,打造生活服务领域的O2O生态。三是小米手机发展成为了中控设备,力争成为智能家居通讯的标准制定者。
田峥认为,小米正在两个方面进行布局。覆盖人体器官是“小局”,发展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占领每个人每个家庭所有的屏幕及其终端是“大局”,如路由器、电视等。
“目前,资本市场对小米未来的布局极为看好。”田峥表示,小米的竞争力与优势在于粉丝,经过深厚的“内功修炼”,可以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打多种组合拳。
打造闭环经济
2014年被业界誉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年”。据百度指数监测,可穿戴设备的报道数量从2013年1月的日均8篇急速上升到2014年1月的日均500余篇,已经成为与P2P金融、智能家居等并列的最火热的互联网概念之一。
这种具备数据采集、交互、处理等能力的便携式设备自然会引起各方资本的追逐。资本实验室全球风险投资数据库显示,2013年可穿戴技术领域完成投资交易64笔,披露投资额5.6亿美元。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到2018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83亿美元,产品出货量达到1.34亿台,未来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71%。
目前,联想正在用特立独行的方式进入可穿戴市场:联想并没有推出其他厂商热衷的智能手表及智能手环产品,而是选择了研发智能眼镜,试图从商用和行业市场寻找突破口。
“联想多年前就开始关注物联网及智能可穿戴领域,我认为智能眼镜将是可穿戴市场的高地,联想必须抢占这个先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及亚太新兴市场总裁陈旭东表示,联想对可穿戴市场及客户需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后发现,最先能够普及的是商业和行业市场。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联想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以及智能家居等方面都拥有相关的产品及服务,智能穿戴设备将成为联想互联网硬件布局中的最后一环。在整个硬件布局中,联想可以通过一个统一平台或者一款互通的操作系统(OS)实现多终端互通协作,满足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
当联想的硬件生态链形成了一个闭环,就可以在整个链条的基础上搭建软件服务体系。而一个完善、健康的软硬件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用户黏度,反向刺激整个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进入良性循环。在这种闭环经济的刺激下,联想的主要利润增长点可能也将从硬件产品转向软件平台及服务。
正如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所说,联想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更富创新的终端产品,而不是把自己仅仅定位为终端厂商。为了让这些设备更好地接入云端,联想还将部署后台的IT基础架构设备,更重要的是通过云服务将前端的智能终端设备与后台的服务器、存储产品无缝整合起来,提供完美的用户体验。
另据了解,除了小米手环、联想眼镜之外,在国内,华为智能手环也在今年年初举办的201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首次亮相,并在6月份的荣耀新品发布会上与华为荣耀6手机同时发布,也成为华为近期的主打产品之一。OPPO发布的OPPO O-Band智能手环以其强烈的金属时尚感,让人过目不忘。酷派、中兴等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可穿戴产品。
“可穿戴设备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以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智能手环为主。由于当前产品的同质化水平较高,而且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相比应用服务很少,竞争优势尚不显著,消费者认可度也有待提升。”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耿怡博士表示。
目前,可穿戴设备这一被誉为“十年一遇”的重大科技产品,虽然受到科技发烧友及资本市场的认可,但是在不少投资机构和业界专家看来,资本现在还在进行“圈地运动”,市场还不成熟,“杀手级”的产品更是尚未出现。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