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印刷业日子的不好过,这既与遭遇全球性经济危机有关,产品出口在减少、海外印刷业务输入量受到影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按照绿色印刷要求采购的原辅材料成本增加,印刷工价却是不升反降,导致印刷企业的获利能力下降,同时也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印刷带来挑战有关,报纸、杂志的发行量削减明显,单种图书的印数在减少,纸质广告也出现了向网络媒体转移的倾向。
2013年印刷业日子过得很艰难,除了像“千帆”这样盲目扩张最终难逃倒闭厄运的个案外,因为难以维持不得已选择关张的企业也并非个别,其中还不乏在业内有些影响的企业。中国印刷业的生存环境远没有数据反映的那么美。
一位名叫詹姆斯-庞雷特的路透社记者在2013年11月25日发表了题为“一个比大多数国家都富裕的地区将经历中国改革的考验”的文章,2天后该文被《环球时报》摘登,文中引用“在广东大朗镇经营一家印刷厂的肖劲军(音)说:‘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工厂都运营到深夜,现在一片漆黑’。”这应该是印刷企业产能闲置的反应,而且远不止是广东一地而是遍及全国,差异在于追求效率的广东商人对此反应敏锐而内地则有点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印刷业日子的不好过,这既与遭遇全球性经济危机有关,产品出口在减少、海外印刷业务输入量受到影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升,按照绿色印刷要求采购的原辅材料成本增加,印刷工价却是不升反降,导致印刷企业的获利能力下降,同时也与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统印刷带来挑战有关,报纸、杂志的发行量削减明显,单种图书的印数在减少,纸质广告也出现了向网络媒体转移的倾向。除外,环保意识的增强,简约包装受到市场的欢迎;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也有效限制了以往的不当公款消费。当然EEE,最根本的还是与整个行业尚没有从历史上被动的加工型企业转为主动的服务型企业有关。于是,无力承受压力的印企退市也就成了合理选择。
在我国,印刷行业出现部分企业退市现象是产能大于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牟利为目的的企业一旦发现难以达到期望退出也就势在必然,市场这双无形的手就是通过优胜劣汰来重新实现平衡供需,关键倒在于退市是经营者有准备的、主动行为还是缺乏充分准备的被动举措,这在善后处理上是完全不同的。一段时间来国内印刷企业的实际感受与公布的统计数据完全不同。
有关方面公布的数据称:2012年我国印刷业产值为9510.13亿,利润724.98亿,产值利润率达到7.6%,一个人均年产出为美国同行3.7分之一的中国其产值利润率却是对方的3倍余,这显然是高估了我国印刷业的盈利能力,只有相信这一数据的对象才会对眼下的退潮现象感到疑惑。再则,与开设新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退出机制过于繁琐,所以在现有的10.44万家印刷企业数中肯定有着一定量的死灵魂,虽然这些企业没有办理注销,但实际上已经处于休眠状态,在等待收尸。
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业内人士对印刷的认识更为理智,这对行业的正常发展是有利的。比如,印刷业应该走出单一加工的传统渠道,主动结合最新技术,按照社会需要选择走跨行发展的道路;印刷是个有污染但不是高污染的行业,在发展绿色印刷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申请绿色认证与自我声明两条路;数字印刷会对传统印刷业的发展构成影响,但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一定是多种印刷工艺共同发展;我国印刷应该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与投入;要成为世界印刷强国必须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等等。在正确思想的指引下,虽遭遇风浪,有船只被掀翻,但“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更为灿烂的明天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本文编辑/印联小黑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