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当前位置首页 > 快印百科 > 印后工艺

盘点G7印刷工艺方面的控制方法

时间:2016-05-12 15:59:48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内容摘要】在印刷工艺方面,G7作为一个革命性的控制方法,在CTP时代具有较大的优势。虽然其最初只是为商业胶印而设计,但在当下的实际操作中可运用于任何CMYK的成像过程,而且经过测试,已经成功地推广到更多的印刷工艺中,包括涂料纸和非涂料纸胶印、新闻纸印刷、凹印、柔性版印刷、染料升华打印、喷墨打印,以及静电印刷,等等。

  提及G7,就不能不说GRACoL标准,其是美国胶印商业印刷规范组织(GRACoL)结合对CTP多年的实践探索,为高质量的商业胶印开发出的一套操作指南和详细的规范说明书,这个标准被命名为GRACoL标准,GRACoL7是GRACoL的最新版本。而G7就是根据GRACoL7标准而制定的一种校正印刷打稿和印刷机的方法——G代表要校正的灰色(Gray)值,7则代表7个在ISO 12647-2印刷标准中定义的基本色,即CMYKRGB。G7通过控制CMYKRGB的色度及中性灰来实现色彩的准确还原,其从人眼的视觉特性出发,定义了一系列的中性灰密度曲线(NPDC)来进行印刷复制,可实现不同材料间的“同貌印刷”。

  质量控制参数

  G7提出了多个新颖的质量控制参数,而在质量控制中,最为关键的是以下两个。

  1.HR亮调范围:HR亮调范围主要用于评估印刷品亮部和暗部的表现能力,其已取代网点扩大成为反映印刷品整体阶调和灰平衡的主要参数。HR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即CMY的灰(50C,40M,40Y)和黑墨单色黑(50K)。为了方便计算与分析,HR主要通过中性灰密度(ND)的数值来表现,而ND的数值则可由CIE XYZ值中的Y值计算得到。

  ND的计算公式:ND=log10(100/Y)(0

  HR_CMY可由测得的三色灰色块的中性灰密度减去纸张的中性灰密度得到,计算公式:HR_CMY=ND(50C,40M,40Y)-ND(paper)。一般印刷品的HR_CMY为0.54。

  HR_K可由测得的单色灰色块的中性灰密度减去纸张的中性灰密度得到。计算公式:HR_K=ND(50K)-ND(paper)。一般印刷品的HR_K为0.50。

  2.中性灰密度曲线:中性灰密度曲线(NPDC)是G7提出的另一项新的概念。该曲线显示的是中性灰梯尺的测量密度和原稿之间的百分比关系。因为NPDC是个绝对值,而印刷网点扩大曲线(TVI)是个相对值,因此NPDC可以更好地保证不同设备之间的密度匹配与反差匹配。

  G7一共定义了2种NPDC,即CMY三色叠加的灰色梯尺和黑墨的灰色梯尺。NPDC校正将印刷的灰梯尺与参考梯尺进行比较,然后以百分比的形式计算RIP的校正值,以改变印刷状态使NPDC达到需要的形状。曲线校正既可以通过人工计算后在图纸上绘制,也可以通过IDEA link曲线软件自动计算绘制。

  校正方法

  G7的校正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即设备校正、线性化印刷及灰平衡校正。

  设备校正:设备校正主要包括CTP校正和印刷机校正两部分。

  1.CTP校正:CTP校正分为CTP冲版条件的稳定性测试和CTP印版输出的线性化校正。进行CTP冲版条件的稳定性测试,首先要监测CTP显影液在一定周期内的HP值、电导率、温度及网点百分比等参数,其次通过统计分析这些参数对网点输出的影响来判断CTP的冲版条件是否处于稳定的状态。当CTP冲版条件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后,就可进行CTP印版输出的线性化校正。CTP印版输出的线性化校正过程如下:首先输出不进行任何校正的测试版并进行数据测量,其次使用测量数据生成印版线性化补偿曲线,然后使用补偿曲线再次输出测试版并进行数据测量。CTP线性化完成后,要求网点输出的误差在±0.5%的范围内。

  2.印刷机校正:印刷机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是实现G7的重要前提和应用基础。因此,在进行G7测试前,对印刷机进行校正以保证其达到最优化结果是十分必要的。印刷机及其耗材都应得到正确调节,包括橡皮布、包衬、润版液等。印刷机校正要素包括水墨平衡、印刷压力、套准控制和油墨干燥,而印刷机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印刷样张的相关属性来量化,如实地密度、印刷反差、叠印率、网点扩大、套准精度等。判断印刷机性能是否满足测试要求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印刷平网。

  线性化印刷

  实施线性化印刷是为了获取印刷机在达到相应技术参数后的印刷状态,可实现由ISO 2846-1所规定的单色实地油墨CMYK和双色叠印油墨RGB的CIE LAB值。由于每种油墨包含三个目标值L*,a*和b*,而实地密度值只有一个,因此用密度计测量CMY实地密度值,作为印刷控制中的目标密度来控制实地密度会更容易些。当CIE LAB和密度值发生冲突时,前者优先。在达到标定的实地墨量后,检查每个CMYK色板的TVI,主要目的是确保印刷状态正常,即所有油墨TVI必须流畅平滑。

  在线性化印刷阶段,灰平衡和NPDC并不重要,但应尽量做到整个样张的均一性,其CMYKRGB的色差应在容差范围内(<5)、咬口区密度要均匀(误差±0.05之内)、套准误差在0.01mm之内。

  灰平衡校正

  G7主要是以控制灰平衡来控制印刷质量,所以灰平衡校正是至关重要的。灰平衡校正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调节设备本身,如调节油墨量,另一种是创建CMY RIP分色曲线。在进行胶印机校正时,最好不使用RIP分色曲线,因为大部分胶印设备灰平衡误差不稳定或不统一。相反,对于较稳定的设备,比如打样系统或喷墨打印机,在校正时就可使用RIP分色曲线,因为这些设备的灰平衡比较稳定。

  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灰平衡,即通过测量HR色块(50C,40M,40Y)来保证经过校正的设备仍然处于灰平衡。测量灰平衡也需要通过SC色块(75c,66m,66y)和HC色块(25c,19m,19y)来发现运转流程中图像表再现的小误差,但因为设备本身固有的不稳定性,这些误差很难或不可能改正。因而在实际生产中,不应对HR,SC和HC色块的标准Lab值要求过于苛刻。

  如今,G7认证已成为一种高品质印刷的象征,取得G7认证资格,似乎就标志着企业具有一定的品质控制能力,与国际接轨,而其在规范印刷生产操作、提升印刷质量、增强操作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等方面也确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或许,我们应该在了解G7的基础上,让G7来得更猛烈一些。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