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二维码并不是一个新生工具,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它的商业价值终于显现了出来。当二维码遇上移动互联网,它才可以擦出火花来。用“天生我材必有用”来形容二维码的当下,可谓再贴切不过。
二维码其实本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在多少年以前已经出现,但由于国内3G通信市场的不成熟,加上移动终端的低普及度,其在国内的运用远不及日本、韩国广泛。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国内的兴起,二维码已经成为重要的入口和工具。当你在生煎包店里看到手机二维码营销,你就会深深地体会到,随着各类开发者的参与,如今的二维码已随处可见。
而继微信运用二维码大获成功以后,9月24日新浪微博也推出二维码功能。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强势力挺,让二维码在业界的地位扶摇直上。业内人士认为,手机二维码面积小、集成信息量大,和易于传播的特性能帮助媒体和企业用户更快更有效的提升活动覆盖面,甚至品牌影响力,为其实现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当年为什么没火起来
二维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它又称二维条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它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
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
手机二维码是二维码的一种,它不但可以印刷在报纸、杂志、广告、图书、包装以及个人名片上,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二维码下面的号码即可实现快速手机上网功能,并随时随地下载图文、了解企业产品信息等。
目前,韩国和日本是手机二维码的应用最为普及。在韩国,二维码有着一个有趣的称谓“Magic Code”(魔码),颇有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意味。而日本的二维码应用更为广泛,名片、户外广告、杂志、产品包装上,到处都印着二维码,人们可以通过二维码获得非常多的应用。早在2005年,亚马逊就注意到了日本市场的风向,这家电子商务巨头为自己打造的潮流是鼓励用户在购买其网上服装的同时,下载一个标识着该商品的二维码并印贴在衣服上,如果旁人对这身装束感兴趣,可以用手机扫描上网,直达亚马逊的商品页面,而做了中介推销的这位顾客,则可以从亚马逊获得一定的佣金。
但是,二维码在中国的推动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顺利。据二维码业者描述,早期手机二维码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用户基数和使用习惯的问题。加之,2009年以前,由于智能终端的普及程度很低并且受2G网络的制约,二维码应用很难取得成功。
而事实上,即使技术已经很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日本也是在3G普及5年后发展起来的。我查查产品副总裁陈自明认为,二维码的普及和大规模的发展应该说有几个条件,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用户对二维码的认知度和使用二维码的习惯。大量的商户或者说企业、政府机构也好,他们使用二维码的意愿,还要具备像智能手机,像这些中间的软件开发商,提供工具的这些开发商的这些环节,才能把整个生态系统能够建立起来。
二维码遇上移动互联网
在2012提9月11日的2012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再度提到腾讯的移动战略,其中特别提到了微信与二维码,强调腾讯将用“扫一扫”概念进军O2O领域。马化腾说目前移动互联网具有两大新机遇:O2O和二维码。
据了解,目前腾讯产品正大量推广二维码,二维码将成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关键入口。微信正在强化扫二维码功能,未来希望把扫二维码变为老百姓非常普及的概念,而与微信结合的二维码应用腾讯微生活也正在大范围推广。
马化腾透露,微信注册用户数将在本月突破2亿,而手机QQ和微信每天对的调用达到了7亿次。腾讯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PC,而QQ的在线消息量有超过一半来自移动端。
除腾讯和新浪外,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划算和多家电子凭证公司服务,将消费凭证发送到手机,消费者到店扫手机即可通过认证,支付宝也在今年夏天宣布与分众传媒合作,所有在分众上的支付宝广告只需要扫拍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上实现购物和支付。搜狗则在手机输入法里带上了二维码扫码功能,既支持用户扫码后直接跳转到指向的内容,也支持把扫出来的链接信息直接变成输入内容。
而开发APP“快拍二维码”的灵动快拍称,截至6月底,快拍二维码的用户规模已突破2000万,每月扫码量超过1亿。业界比较知名的做二维码的公司银河传媒、上海翼码为客户提供硬件,也提供认证,从发码、列数据到认证等形成一个闭环服务。
据了解,二维码的生态圈由三类企业构成,第一类企业为硬件制造商,如二维码的解码设备;第二类是拍码应用,如常见的手机生码和解码工具;第三类是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如物流管理等的解决方案。
二维码看似简单,实则有一个非常复杂的产业链。目前,二维码的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各类企业也正在寻找自己的盈利点,尤其是以拍码为主要功能的手机应用开发商。
“做二维码最后是做服务,并不是做客户端,不管是主读还是被读,最重要的是你能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一位二维码行业从业者指出。
必须承认的是,目前在二维码行业,并未出现成熟的商业模式或成规模的商业应用,行业的参与者多处于创业阶段。但在这个行业里,机遇与挑战共存。
随着时间推进,二维码扫码功能将成为手机生活类应用的一个标配,人们将通过各种各样的客户端快速玩转二维码。线下的物品标签和平面广告等处二维码将随处可见,人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的便利和快捷。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繁荣而来的是竞争的加剧,新型的应用开发者必然要面对腾讯、新浪级别的对手的竞争。“关键在于产业链成熟,找到各自的位置,盈利的模式”,银河传媒总裁沈维认为。而硬件制造厂商将面对手机应用开发者的竞争,标签厂商将面对新型智能标签厂商的竞争。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