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营销管理 > 快印营销

打好这三张营销牌,地方特产才能打开销路

时间:2018-04-25 09:40:36编辑:meou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资讯】特产主要分为三大类别:地区独有类,如长白山的人参、云南的三七等;传统饮食文化类,如四川的火锅、上海南翔小笼包、北京的烤鸭等;区域品牌类,如北京的二锅头、上海的大白兔等,都是通过市场运作,代表区域文化的特色品牌。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任何一二线城市,几乎都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如此丰富的饮食生活,反映的不仅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对新口味、新感觉、精致生活的强烈追求,由此形成新的消费生态,已经成为地方特色食品、调味品等拓展市场的良机。


任何产品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大环境,老干妈的成功依托改革开放后的人口大流动,及川菜、湘菜等培养出爱吃辣的消费人群;乌江榨菜依托快节奏生活方式中的早餐缺失。


新环境是地方特产的发展契机,当下固步自封的营销思维,依然是阻碍地方特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种落后思维下,大多特产的消费价值、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等,无法被更大的市场认知,更没有与当代人的需求相结合,使得特产市场越做越窄,企业也越来越没有信心。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许多地方特产可谓是逢年过节的高档货,当下国内外的食品、调味品等极其丰富,且购买便利。从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快速发展看,应该也是地方特产拓展市场的利器,事实上借助现代渠道卖向全国的特产少之又少,这个现象值得特产企业思考。


在消费升级的当下,许多地方特产貌似慢了半拍,人们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只有路过零星的特产店,才能看到他们又出了几款新包装,特产要重回价值高度需要打好以下三张牌。


传统文化牌


很多地方特产和中化文化密不可分,如嘉兴的五芳斋,依托传统节日营销,成为端午节粽子品牌的领导者。我国地大物博,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说法,虽然各地的风俗、饮食习惯等各异,但国人共同信仰的中华文化却是一脉相承,在弘扬传统文化的今天,将特产与中华文化结合,在传承中创新,打造人们消费的归属感。


新生活方式牌


新零售、新渠道带来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特产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山东德州的英潮辣椒酱,首先借助外卖平台,闯出一条创新之路,实现品牌知名度及销量的双增长。将产品切入到目标消费群的新兴的生活方式中去,使其成为新生活方式的符号,打造特产的新价值、新市场。


刚需牌


越接近刚需,市场越大,让特产向人们的刚需消费靠近,而不仅是特定节日、季节的消费品。这方面五芳斋也是先行者,率先在高铁站开起了粽子专卖店,将粽子这一节日食品,进一步塑造成早餐和主食;还有酱菜市场的饭扫光、川南等品牌,都在向市场传递"下饭菜"的概念,通过强化其正餐辅佐的地位,激发市场的消费动力。


改变特产的供求关系,将低频产品升级到高频产品,同时扩大了市场,许多地方特产仅在逢年过节才会被消费者想起,由于缺少市场引导,导致消费频率太低,因此,要做大地方特产市场,必须在新的消费生态下,实施合理的营销战略,重回价值高度。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