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资讯】广告店以决策层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的持续改善机制为整体运营依托,构建基于客户体验的指标设置与分解,以满足客户体验为导向的产品设计及服务设计,以支撑提供最优客户体验为核心的流程设计及行为规范,以统一客户交互平台为概念的渠道管理及系统支撑,以提供良好客户体验为激励目标的人员选拔培训及考核机制,以协同交付良好客户体验为基础的合作伙伴管理机制。
一、源于决策层的客户体验战略目标
企业需要真正地把以客户为核心作为整体战略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调整长期及短期战略目标。市场占有率、营业收入及利润依然很重要,但是企业需要考虑拓展市场及增加营收的过程是否会损害客户体验。
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客户的价值,对客户进行更细化的分层分群;需要平衡客户体验与成本的关系,综合规划客户、渠道与业务(产品)的匹配;需要更科学地构建内外部联动的指标体系,以确保内部运营管理的优化真正是基于客户体验提升的。
二、基于客户体验的指标设置、分解与关联
在客户体验战略目标下,不但要设置业务指标,还要设置客户体验指标,如NPS及满意度指标作为总指标。企业内部需要把这些指标层层分解到各业务部门及支撑部门,不但关注结果指标,还要收集、测量、评估过程指标,把过程与内部执行行为进行关联,以确保运营行为对指标的支撑。
三、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设计及服务设计
传统企业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时无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抄袭,因为别人有,所以我也有;一种是拍脑袋,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因为偶然想到某个点子或看到某项看起来可用的新技术,就将其变成产品或服务,或是在原有产品或者服务上改良升级。
不是说这两种方式不可用,而是说这两种方式风险很大,很多时候使得企业的产品脱离了事物的本源,变成一个虚浮的、看起来很美、却没啥用处的东西。
◆例如,之前因为很多餐饮企业炒“互联网+”的概念,某**就是其一,所有被概念吸引首次去品尝的客户,回来后都说不会再去,原因很简单——不好吃!或者不如想象得好吃!
◆再如,我去参观某高端橱柜品牌的产品,感觉其用尽了高科技元素,很炫。但是我就问了一个问题,平常谁做饭?如果高端品牌切中高端用户,那么做饭的大部分是保姆,如此复杂的高科技,保姆能使用的得心应手吗?一旦出现问题,系统瘫痪,保姆应该如何维护?
在我看来,好橱柜的客户体验是动线合理,储藏合理,无论空间大小,都能够在满足洗、切、炒的基础上,减少人的复杂行动,增加人的行动空间。
所以很多时候,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是客户真实需要的东西?是否真正能击中客户的显性或者隐性的需求?企业必须足够倾听客户的声音,分析客户反馈的正面及负面的信息。
很多企业在设计产品或者服务前,会采取一些方式与客户沟通,征求客户意见,但是我们在以往的咨询经历中发现企业的沟通方式很不专业,如问一些引导式的问题,或者随机选择一些问题让客户作答,这不能获得客户的真实需求。
另外,还有很多企业在产品或者服务设计完成后象征性地问询客户是否感兴趣等。这样的方式都不能获得客户的真实需求,同时也无法真正对产品及服务的设计或优化起到作用。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非常不重视来自一线的客户声音,尤其是对产品质量、相关政策和流程方面的反馈内容,只关注一线的服务态度,这也是不能真正把客户体验落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以支撑提供最优客户体验为核心的流程设计及行为规范
我们一般会从梳理客户场景、触点蓝图开始整理客户与企业交互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流程方式呈现的,起点于客户,终点也在客户,形成完整闭环。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业务流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关注的核心点不同,蓝图更关注客户体验,而通常所说的业务流程更关注内部协调与风险管控),并且通过这个方式来优化客户体验。
企业内部的流程都会指向对一线交互的支撑,在流程设计中要考虑的是客户触点的简单方便,那么很多时候是需要内部流程的穿越与复杂化作业。
企业在做流程设计中,不是不要控制风险,而是需要寻找一个风险控制与客户体验的平衡点,借助新技术手段来加强管控,而不是通过给客户制造麻烦来加强管控。
企业在内部流程及支撑设计时要很好地理解客户的预期,并能够对客户的实际感知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再去优化相关内容,包括流程及行为规范。
◆例如,某些应用需要客户输入银行卡的卡号,这个操作对客户来讲很烦琐,而且出错的可能性非常大,那么银行最先采取的方式是输入两遍卡号,但是这无形中增加了客户的操作复杂度,客户体验自然不会好。
之后很多企业启用了拍照功能,直接拍照银行卡,通过系统识别生成卡号。这就是从客户体验出发,同时兼顾考虑风险管控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了这个拍照,后台技术方面需要很大的支撑。这种支撑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
五、以统一客户交互平台为概念的渠道管理及系统支撑
在我之前列举的航空公司案例中,大家可以感觉到很多问题出在渠道的割裂管理上。客户对企业不同触点的统一管理非常敏感,很多时候虽然不能从专业角度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但是感觉会很不好。
那么企业需要考虑“统一客户交互平台”的概念,就是所有渠道需要统筹管理,而不是各自为政。之前我们谈到中国银行从总行的角度对渠道进行统筹管理,由一个部门管理全渠道的营销、服务及客户体验。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真正体现了对客户的关注和重视。那么执行效果就要看其他支撑是否跟上脚步了。
如果对渠道实施统筹管理,那么作为业务支撑的重要工具IT系统就要进行改造,这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业务部门和IT部门一起协作,站在整体战略和业务的视角去规划,不然系统的改造只是局部的优化。
六、以为客户提供良好体验为激励目标的人员选拔、培训及考核机制
企业在抱怨触点人员不以客户为导向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内部绩效考核并不考核客户体验,更多的是考核效率和销售指标。
人员培训也是更多地侧重业务培训,一个为期两周或者长达一个月的新员工入职培训中,服务意识、客户体验类的培训几乎只有一两天的时间,而业务培训,也仅仅是知识的灌输,并没有从客户场景入手。
这些都会限制触点人员及支撑人员对客户的认知,从企业文化层面上无从了解客户体验的重要性。
七、以协同交付良好客户体验为基础的合作伙伴管理机制
现代企业交付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很多方面都是合作伙伴提供的,如我们企业的APP是合作伙伴开发的,企业的产品递送是合作伙伴递送的等。
在客户眼里,我是因为信任企业的品牌而与企业产生关联的,那么我和企业交互的全过程都要符合企业的品质,当问题发生时不要和我说这是别人提供的,请给我一个符合企业品牌形象的解释和交代……这是客户的心声。
◆要交付良好的客户体验,对合作伙伴的管理就要纳入整个管理平台。就像20世纪末21世纪初,六西格玛在制造业盛行,而制造商会把供应商纳入六西格玛的考量和管理范围一样,企业需要建立合作伙伴客户体验管理机制,协同交付客户体验良好的产品及服务。
八、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的持续改善机制
几乎所有公司都有质量管理部门,目的是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质量监控,并促进改善。我们在以往的咨询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质量部门的监控标准来自企业内部,而不是来自客户。
◆例如,在客服中心,质检主要检查的是业务准确和业务规范及礼貌等。这样使得一线人员在与客户交互时关注点在是否合规上,而不是对客户真实需求的发掘和客户感受的捕捉。于是客户经常发现服务人员像机器人一样与自己交互……客户体验自然不会好。持续改善机制需要建立在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指标导向上。
总之,客户体验管理的管理架构强调的是以客户为核心,从战略层面部署,业务策略及整体运营策略围绕着提升客户体验,最终给企业带来扩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客户忠诚度、收入及利润的提升。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