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随着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推出临近,关系中国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都将通过网络安全审查。业内认为,这一审查制度或极大影响外资科技及咨询公司在华业绩,与去年的“去IOE”事件相比影响更广更深。

据刘锋介绍,目前,在政府采购中,采用国外的核心软硬件产品(如芯片、操作系统、存储、服务器等)与采用国产软硬件产品的比例几乎是99:1。
“5年以前,财政主管部门曾明确提出是否将国产核心技术产品加到政府采购的强制指标上,但遇到一些阻力。相关部门表面上支持,实际操作很慢,一方面担心WTO及国际关系问题,另一方面担心大范围采用国产操作系统用户操作上的反弹。”刘锋认为,过去政府有扶持,但是没有强制采购。随着政府态度的坚决,未来这一比例可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在国产化替代中,市场层面有一种担忧就是国产化产品的替代能力问题,中国芯等国产核心软硬件技术炒了这么多年,但始终没有在国内市场形成规模。
业内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产化替代改革要有三个先决条件,第一是国内相关产品技术过硬,第二是政策制度,第三是包括意识和习惯。相对来说,时下中国信息安全建设面临两个困境:一个是制度方面,培养信息安全方面防护意识;另一方面在使用习惯上,国产操作系统易用性较弱。
刘锋认为,业内一直存在一种声音,针对政府采购的“唯技术指标论”。过去外企产品在政府采购上会有技术指标优势,性能高于国产产品。但是,政府官员配备的电脑到底是否需要高性能,如果只是工作处理,很多应用都用不上,而一些部门所用的信息化办公软件都是国产产品,也不存在安全问题。因此,一些专家可能会提议,采购的硬件设备能用、够用即可,外企产品的技术指标优势将会消失,这将会产生非常大的转变。
他表示,2010年前,在芯片领域市场存在三个玩家:intel、AMD和上海的兆芯。“事实上,若干年前,主板芯片组企业兆芯就具有可靠性、相对较好的性能,以及千万级出货量,具备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符合政府采购标准——具备生态链成熟,性能够用,经过市场检验这三个条件。”
因此,业内人士呼吁,国产厂商当下应联合起来,把包括芯片、操作系统、存储、服务器、数据库等在内的生态系统做起来。过去存在“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因为国产软硬件不够好,没有人使用,无法继续更新下一个版本,造成恶性循环,从而未能建立起民族企业的生态系统,只有联合才能把壁垒守得住。
随着互联网应用越来越深入,信息安全的挑战与日俱增,互联网的发展给信息安全提出了很多新命题。未来各种各样智能设备、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包括家电、汽车、单位里的工业控制设备都可能成为像智能手机一样的智能设备,都有可能会面临攻击,且这样的攻击变得难以防护。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公开表示,移动互联网端的安全问题比PC端更严重。其中智能手机相当于小型PC,泄密风险更高,如手机的录音、摄像头监控及实时定位等功能。
据了解,美国政府在信息安全问题上的态度一直很坚决。信息安全从业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美国有完善的信息安全审查制度,政府官员严禁使用未通过信息安全审查的机型。目前白宫通信机构与国防部审核通过的机型有苹果、黑莓、三星和索尼。
因此,中国政府应提前布局,应对移动互联网可能会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刘锋认为,相关企业也应提前做好准备,投资者可关注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并给予支持。如硬件企业华为、中兴、展讯;国产云服务公司,以及操作系统公司,如基于安卓的开放系统和COS国产操作系统。
“因为在手机领域,国内厂商与国际厂商几乎在同一起跑线,在移动互联的终端,中国企业在未来完全可以做到100%自主可控。而中国有很多企业在手机和平板电脑方面符合主流技术指标。”刘锋颇有信心地表示。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