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在当今传媒格局的惊变中,报业求生之路无外二条:一条是继续仰赖体制的庇护搞报道抓发行拉广告,争取政府补贴“延年益寿”;另一条是主动另辟路径,寻求转型升级“化蝶转世”。
如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收购游戏业务,打造全媒体集团;大众报业集团攻城略地兼并地市报纸;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疆拓土涉足教育、酒店、加油站等行业;贵州报业集团将影视业当成支柱产业;上海原来的解放和文新两大报业集团动作更大,先合并,后进军新媒体,气势如虹。
早转早受益,晚转很被动,不转没生路。道理都明白,谁不转谁将是历史的罪人。但在悲观主义者看来,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放眼全国上千家报社,多元化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令人眼花缭乱,突围10多年,迄今却还没有谁敢坚称转型已功成名就,大家依然处在艰苦卓绝的跋涉途中。声称风景独好的纸媒,在我看来,也只是找到了路标而已,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冲突,事业和企业体制的冲突,两个舆论场的分离,并没有化解。一句话,距理想的彼岸还很遥远。
若要来个小结的话,可以概括为三多三少:想法多,办法少;喊得多,做得少;教训多,成功少。一句话,纸媒10多年的实践,提出一个突出问题:为什么本着“馅饼”去的纸媒转型,收获的是一个个难以言说的“陷阱”。
“馅饼”要吃,”陷阱”要防。
问题在于“馅饼”还是“陷阱”并没有贴在脑门上标在路牌上,只有时间和实践才能甄别。譬如我们以为把报纸搬到网上就是转型,其实不然;以为报网互动联动就是融合,其实不然;以为事业单位改制了就有生机,其实不然;以为开发了电子书、APP、客户端等新玩意就找到财源,其实不然;以为开了微博用了微信就成新媒体了,其实不然。君见否,即使纸媒追求的PC互联网,10年征战,也已经侧身传统媒体了。当年成千上万勇士,绝大部分掉进了死亡陷阱,真正吃到“馅饼”的凯旋者,不过腾讯百度阿里,可谓“一将成名万骨枯”。
“馅饼”还是“陷阱”,还是有办法识别的。
首先是转什么。国有身份的纸媒转身市场充分竞争的项目,一定要慎之又慎,如酒店、餐饮、商业、演艺等。纸煤要么是事业单位,要么是国有企业,涉足民营企业的地盘,可谓扬短避长,命如“虎落平川遭犬欺”。
其次是怎么转。转型须先转机制,这是我们花了超额的学费换来的警示。机制问题不解决,动力不足,再多再好的项目,也只是看起来很美,明明是“馅饼”也会做成颗粒无收的“陷阱”。需要转成什么样的机制?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最后是谁来转。好项目,好机制,最终要靠人来实现。这个人,必须是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工作狂”,是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的实干家,而不是得过且过、做表面文章的官老爷。如是,没有物色好领军人才和团队的项目,不上也罢。
我们这代报人,不管成功与否,注定要承担转型的使命。还是古人说得好,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