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网讯】谈到传统媒体转型,可以说整个行业一直未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通道,本来是一个“带病之躯”,这些年各种诊治不见疗效,陷入僵局。问题症结并非一个,究竟是谁先谁后,不好定论。本文试图分析纸媒转型中的一个“死穴”——用户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纸媒转型的盈利模式。
从“读者”阶段上升到“用户”阶段
互联网叫“用户”,纸媒更习惯的说法是“读者”。笔者认为,“用户”和“读者”并非只是表述不同,其实质也有所区别。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读者”是一个假设并虚拟的对象,更多的是编辑部根据内容定位需要而模拟出来的。也许与真实相符,但也可能与真实相错,总之纸媒通过发行渠道铺货下去后,最后得到的是一个总发行量,但究其读者的具体阅读情况,喜欢哪篇,不喜欢哪篇,读后有什么感想等数据,除了问卷调查这样的高成本渠道之外,很难获取更多的数据。传统媒体最依赖的盈利模式,就是把一个模糊的发行量卖给了广告主,虽然版面广告的反馈数据同样无从知晓,但广告主在缺乏达到消费者的渠道的时代只能花钱买渠道。其实,广告主从来不含糊,“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这句话恰恰说明模拟时代的无奈。而互联网的发展将世界转化为数字时代,读者的阅读行为所包含的信息是一个有着巨大价值的数据库,通过分析和利用这个数据库,互联网媒体试图把浪费掉的那一半广告费给客户节省了。如此一来,传统媒体的出路何在?
传统媒体要转型!问题就在于:转型难,传统纸媒要转型更难。从建立网站开始,到做电子杂志、手机报、客户端APP、微博、微信,样样没落下,可通过这些转型成功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传统纸媒的做法是:“‘读者’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不断拓展新的渠道去接近读者。”这在传统媒体人眼里是永恒的真理。但如果从用户关系的角度去分析,上述做法就不一定正确。“‘读者’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这话对于广告主来说,肯定没错。但对于传统纸媒而言,“读者”不在你的平台上,不在你的体系里,你即便再努力拓展新的渠道为之提供内容也收不到成效,比如通过官方微博或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这种借助新渠道保住影响力的做法,是不可能重塑纸媒的广告模式的。
更直白地说,以前没有互联网,只有通过报刊阅读你的文章,在那个时代来讲,“读者”可以说就是“用户”。而现在“纸阅读”的依赖度越来越低,“屏阅读”的渠道越来越多,以前集成在一本杂志里的内容还可以说是一种产品形态,如今内容越来越碎片化,读者不再依赖你的产品或渠道阅读他们想要的内容,或者说你的内容跟你的产品形态已经分离了,从这个逻辑上讲,“读者”就不再是你的“用户”。而互联网“用户”的概念是指,不仅在使用你的产品,而且你始终知道他在这个产品里做了些什么。作为纸媒而言,要想将原来的“读者”升级为“用户”,首先要有包装内容的产品继续吸引读者;其次,就是要有能力获取并分析用户的个性特征和需求要点,并为之服务,让“用户”对你不离不弃,“用户”从中获益,你从中获利,和谐共生。其中,“为之服务”是要点,提供的是服务而非单纯的内容,才能从“读者”阶段上升到“用户”阶段。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