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焦点关注

碎片化时代的新闻如何博取用户的心?

时间:2014-04-11 14:14:17来源:艾瑞网

   【印联传媒网讯】新闻是谈资,是丰富认知的“食材”,也是延展人们视野的有力工具。PC时代,如果没有新闻,普通人的视野可能只有一两百米。移动时代,如果没有新闻,普通人的视野可能只有三五米。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移动时代,人们更加关注自我,碎片化时间更加被移动设备占领,几乎人人都是手机党。围着一张不到两米宽的桌子吃饭,人们可能只有两个动作:1、抬头吃饭。2、低头玩手机。所以,好东西能不能快到用户的碗里去,决定了用户的视野范围。

  这样的互联网移动时代,新闻,依然是基本需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囿于对移动设备的依赖和对周围事物的关心越来越多的靠着移动的路径去实现,新闻的重要程度反而比PC时代更高。到2013年底,美国有468家在线新闻公司,已经提供了5000个全职岗位。许多互联网新闻公司,像赫芬顿邮报(网),从传统媒体(比如《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挖走了大牌记者,还在全世界各地建立分社,提升自己的报道覆盖能力。

  新闻既然重要,但如何在移动时代赢得用户呢?优质的内容通过强势的渠道输送到用户面前,进而让用户看了都忍不住说两句互动起来,这才算是移动新闻赢了。

  内容:不再简单的整合传统媒体,开始拥有自己的PGC团队

  在中国,过去的15年,互联网经历了从PC转向移动的时代。搜狐、新浪、网易和腾讯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四大门户。PC时代,新浪凭借大而全的超市模式赢得行业地位,其对网络新闻的内容建设贡献也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标准。从1997年四通利方的利方在线开始,后来一直深耕在新浪的陈彤甚至和曾祥雪出了一本书,书名叫:新浪之道。

  快速、全面、准确、客观的新浪新闻编辑八字方针,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了中国的网络编辑。可以说从2000到2010年,传统媒体经历了被互联网“第一次压榨”的阶段。报纸、杂志、电视乃至电台负责生产内容,除了在自己的媒体平台输入,还通过网络供稿系统,把自己的内容卖给互联网媒体平台。当时的四大门户靠着这些内容,进行“标题党”式的加工和内容的简单整合,最常用的呈现手法就是专题:2000年“台湾大选”,搜狐开始和新浪一样实行新闻24小时滚动更新,这突破了报纸和杂志的新闻报道时间局限,完全和电视、电台站在一条线。

  传统媒体源源不断的通过像“新闻集装箱”的供稿系统把内容输送给互联网门户,人们越来越发现,网上啥内容都有,想看什么新闻就有什么新闻;再后来,凤凰网依托凤凰卫视,将大量视频新闻也放到了网上,倒逼了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进一步向互联网媒体平台售卖视频新闻内容。PC时代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就靠着大而全的超市新闻模式,赢得了用户。

  而在这个移动时代,新浪这种大而全的粗放模式正在破产。亿万用户正在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投票:门户的PC网站,不行了。虽然传统媒体正在经历被互联网媒体“第二次压榨”的阶段,但互联网媒体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光是靠传统媒体的内容已经撑不起来,用户需要更多更好更新鲜的内容。过去的三四年,社交媒体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的来到,让用户从PC迁移到移动端。迁移的过程里,媒体人这才发现原来报道这个世界的能力早已被媒体属性的个人、小组和一个APP取代,媒体人靠什么活下去?调查原因、深度剖析、趋势预测……解释这个世界还是一座金矿,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还是不可取代的。

  慢慢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开始在专业内容生产方面加大投入。

  新浪对新闻的PGC重视不够,因为其重点放在了微博;网易在微博产品失败之后,开始提出“网易新闻有态度”的slogan,并且通过网易新闻客户端除了吸聚传统媒体还邀请自媒体入驻,也有“每日轻松一刻”这样的优质内容。搜狐引进了一大批传统媒体的优秀分子充实内容生产和运营团队,同时打出“搜狐新闻先知道”的理念,邀请大量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入驻,还全公司强推自媒体平台的建设,一度推出“神吐槽”、“热辣评”等品牌栏目。腾讯利用微信这个移动互联网的强大渠道在微信公众平台吸聚大量优质内容,邀请优秀自媒体的公众号入驻腾讯新闻客户端,腾讯《大家》也提供了可观的PGC内容,加上“今日话题”、“新闻哥”、“中国人的一天”、“活着”等等有相当质量的栏目PGC内容,继续新闻建设。

  除此而外,自媒体兴起了,很多自媒体人吃香。严格说来,自媒体虽然很早就有,互联网媒体形态从社区到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公众平台最后到各家新闻客户端搭建的自媒体平台,整体上他们的专业程度还是不够纯粹,但很多自媒体是媒体人出身,所以专业程度也较高,算是处在及格边缘上下波动的PGC群体。自媒体生产的内容往往更接地气,更个性化,更快速的呈现出来,在移动时代他们获得内容生产上更加清晰的地位和价值。

  互动:社交是刚需,谈资要分享

  移动互联网凶猛袭来,社交媒体让中国人空前的释放了话语权,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段子手,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一下子爆发了,妙语连珠的内容一两年比中国过去五千年的还多。微博特别是新浪微博,成为了新闻UGC的代表。新浪坐拥微博,把新浪微博这个UGC富矿开采起来,很多新闻都引爆在微博上,甚至成为新闻的源头,但是很遗憾没有在新浪新闻里起到很好的作用。

  各家也都对新闻客户端内容的用户评论注重起来,这本身就是移动时代主要的UGC。网易跟贴和网易新闻客户端有机结合起来,坊间一度盛传用户说“我不是来看新闻的,我是来看评论的。”当新闻和社交遭遇的时候,新闻如果能够为用户的社交行为提供谈资或者互动的牵引线,那就会让新闻在移动时代具备互动的功能。他看到一条有意思的新闻,通过微信分享或者在微博上@给你,然后我们见面的时候,你们俩再跟我谈起这个新闻这个事……这就是移动时代的线上到线下完整的社交行为。

  移动时代的新闻服务(包括新闻客户端),新闻阅读的交互性特点真的是越来越强。著名的皮尤调查发现,半数的社交媒体访问者,会给好朋友分享精彩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视频,并对这些报道和视频做出评论。另外,7%的美国成年人,曾经把自己拍摄的新闻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或是知名新闻网站。

  中国市面上所有的新闻客户端都开发了分享功能,越来越多的新闻客户端设立了用户运营团队,负责让用户活跃起来,产生更多优质的评论。

  搜狐新闻客户端4.0版就增加了“阅读圈”,让登录用户形成客户端内部的互动;而今日头条类的阅读APP,可以根据用户点击阅读的内容类型和分享等行为数据,分析用户对新闻的喜好,大力优化新闻的智能推荐;腾讯除了注重用户在新闻客户端上的评论运营之外,也利用腾讯微博引导用户参与新闻的互动,甚至利用新鲜、有趣、好玩的8秒短视频让用户在腾讯新闻客户端的活跃度提高。

  媒体基于社交关系的深度挖掘,可以通过更活跃的互动实现新闻的传播,这也侧面反应了当前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趋向移动端。

  渠道: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

  腾讯网副总编马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新闻客户端外,腾讯通过新闻“微信版”和“手机QQ版”中的强关系链,实现新闻资讯的传播,“去重后,我们用户覆盖量为6.3亿,日活跃用户数为1.4亿。”

  移动时代,事实残酷就是如此。腾讯依靠手机QQ和微信两大移动端社交利器,进一步加强了16年培养起来的用户黏性。本质上,腾讯也就控制了到达用户的渠道。而相比之下,新浪的移动互联网战略依然放在微博客户端;直到2013年4月26日,新浪把“掌中新浪”更名为“新浪新闻”,才正式加入了移动时代的新闻大战。

  PC时代,因为切换成本很低,用户可能会同时访问多个门户网站。但在移动时代,由于门户和其新闻客户端提供的内容重复率非常之高,用户在选择了一款新闻客户端之后,通常不会再选择类似的产品。对于新浪来说,新浪微博也是一个用户获取信息的入口。这让新浪对于单纯的新闻客户端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目前新浪在新闻客户端的渠道安装量上明显落后于腾讯、网易和搜狐。

  网易发力移动端新闻最早。2011年3月,网易的手机新闻客户端上线。它是四大门户网站中第一家做出成型的新闻客户端的。虽然搜狐更早在手机端做过手机早晚报这样的产品,但跟新闻客户端产品的形态还不太相同。搜狐意识到网易的移动新闻直接起来之后,2012年迅速切入,将搜狐手机早晚报升级为搜狐新闻客户端,通过手机厂商预装,很快拥有了百万级用户,到2013年底,搜狐新闻客户端用户达到1.85亿。除了各家自身PC端和其他换量互推渠道之外,预装和各种应用商店都付出了越来越高的费用。目光聚集之处,真的是金钱必将追随。大家烧钱抢渠道的背后,实际上是抢用户。

  用户需要新闻,新闻需要在移动时代有效输出。各大传统门户相继拥抱移动互联网的今天,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网友获取新闻的最佳途径。个人认为,谁能占有移动端最优质的渠道资源和开发出符合用户阅读需求的新闻移动端产品,谁就将赢得最后的胜利,谁将赢得用户。谁能成为新闻客户端的新霸主?在2014年或许会有答案。

 

本文编辑/印联小黑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