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焦点关注

新浪微博上市后如何突围移动互联网?

时间:2014-04-18 16:40:28来源:新浪网

  【印联传媒网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于新浪来说,微博的成功上市终于使其移动流量成功变现;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面对微信等后起之秀的围追堵截,以及与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的快速融合,新浪微博的移动互联网之路该如何突围?

 


 

  定位为社交新媒体平台

  刚满四岁的新浪微博此次共发行1680万美国存托股(ADS),定价为17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定价与14年前新浪上市时的定价不谋而合,“当时也是纳斯达克历史上跌幅最大的一周,这可能是一种巧合,上市对微博来说只是新的开始。”新浪董事会主席、微博董事长曹国伟坦言,目前的市场环境对于微博上市的确并非最佳,如此定价已经是比较满意的结果。

  根据招股书披露,阿里巴巴在今年3月14日已向新浪微博提出申请,将进行股份增持,获得微博32%的股份,同时,阿里巴巴还将有权在微博董事会任命一名董事,新浪持股则降至56.9%。投票权方面,管理层合计拥有投票权1.2%;新浪所持有股份为B类普通股,投票权总计79.9%,阿里投票权15%。

  曹国伟强调,尽管上市后会稀释股份,但微博仍将是新浪控股的公司。上市前新浪与微博已将大部分业务分开,包括市场体系和运营等,因此对新浪未来业务不会产生影响。

  “过去两年我们对于门户网站的投入不是很够,微博独立上市后,新浪可以腾出手重新勾画新浪网的发展计划,未来将走向更加移动化、视频化及垂直化三大方向。这将有利于新浪网的多终端战略发展,并在垂直领域进行进一步重组和战略规划。”曹国伟表示。

  从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来看,尽管定位为社交新媒体平台,但微博的收入来源仍有着浓烈的“互联网门户”属性,广告仍是其主要支撑。从2012和2013年的收入来源来看,微博分别有77.4%和78.8%的营收源自广告和营销服务,分别有19.3%和12.2%源自游戏相关服务,另外,分别有3.3%和5.9%的营收源自VIP会员服务。

  新浪微博在2013年三季度接近盈亏平衡线,并从四季度开始盈利。回顾新浪2013年三季报,微博中小企业的广告收入和广告客户数量较第二季度增长约1倍。其中,微博广告营收同比增长125%,至4370万美元。而第四季度微博营收达到7140万美元,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33.7%,营业利润达300万美元,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联姻阿里起到重要作用

  联姻阿里对新浪微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4月,阿里巴巴5.86亿美元战略入股新浪微博,获得18%股份。2013年8月,微博与淘宝推出基于用户账号互通的计划,同时发布了针对淘宝商家的微博淘宝版。截至去年底,大约48%的微博日活跃用户已经和其淘宝账户实现互通。最新进展是,2014年1月,微博与支付宝合作面向企业和其他组织推出了支付解决方案,以简化微博购物体验。

  如果你是微博的忠实用户,必然已经体验到了这种变化。自从阿里巴巴将电商资源接入新浪微博之后,PC端广告栏位几乎都被淘宝和天猫的商品展示占据。从财报数字可以看到,阿里入股后,微博广告收入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12月31日,微博广告收入1.5亿美元,其中来自阿里集团的广告收入占33%。

  “阿里带来了更多的货币化能力,双方更看重更深层次的长远合作关系,包括平台交互带来的数据合作以及支付的合作等,这在无线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会是巨大的。”曹国伟表示,双方除提供更好的营销体系外,更要打造移动端的社交商务体系,打造基于信息流的营销和交易的闭环,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潜力巨大。据他透露,目前部分商家已经开始使用这样的体系。

  而对于微博和微信的比较,曹国伟坦言,他本人也在同时使用两种产品,使用时的目的不尽相同。其中,微博主要用于获取信息和公众交流,更多是一个公开的网络,以信息维度来形成网络结构。而微信是一个很好的私密空间,是朋友间分享和沟通的平台,这方面的效率更高。这也形成了很多人同时使用两种应用的趋势。

  对于未来新浪集团的发展,曹国伟透露,除新浪网和微博业务外,后续也有发展出其他新业务的可能性。“微博的上市只是开始。”

 

本文由印联传媒小新编辑整理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