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联传媒资讯】任何管理行为都是既有力度又有方向的,力度代表资源投入大小,方向代表投入产出比率(ROI)——也即管理效用。当ROI ≥ 1时,管理行为效用显著,属于正向管理;当ROI ≤ 1时,管理结果则与行为初衷互相背离,这就是负向管理。
按照管理结果与行为初衷相背离的具体情形,可以把负向管理分为三种形态:无效管理、过度管理和管理缺位。
如果用治病来打比方的话,高效管理应是药到病除;与之相反,无效管理就是没有疗效。
如果管理者对本组织在特定时期内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认识不清醒、判断不准确,或者对策研究不稳妥,或者资源调配不到位,或者工作方式不得当,都会导致无效管理。
这就是常说的“管也没用”现象。
在一些大型垄断性组织中,由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大企业病导致的无效管理普遍存在。更可怕的是,这种无效管理还常常不为人们所察觉、所重视。
例如,A集团经常自上而下组织层层学习与本行业本集团经营管理关联不大的官方文件,所谓学习也只是照本宣科,一学就是大半天,有的员工还要前后学习三、四遍。其他不说,单是开会的人工成本就非常可观。可是,这一点自上至下很少有人考虑。
当然,由于具体管理实践常常未引入精确的数理概念,导致一些管理行为具有很大的弹性。这也使无效管理不易被人们及时辨识出来。尽管如此,只要我们始终重视管理行为与行为效能的关联程度,识别无效管理其实并不困难。
过度管理是指组织在特定方面过度投入管理资源的行为。从数学角度来讲,如果不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资源投入与管理效用呈典型的正态分布关系:
前期,资源投入越大效用越高;中间,资源投入达到特定值时效用达到最高值;后期,如果再继续投入资源,效用将不升反降。
与后期相对应的管理行为就是过度管理。过度管理违反了管理哲学基本原理,对行为分寸拿捏不准,其结果适得其反。
这就是常说的“管过了头”现象。
过度管理容易出现在组织决策者特别关注的领域。因为特别关注,所以管理资源投入必然较大,如果研判不准确,常常出现过度管理的问题。由于管理初衷、努力方向与预期结果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过度管理常常容易使人受到蒙蔽,难以及时、清醒地判别。
H分公司王董事长推崇“细节决定成败”本无可厚非,但应通过管理规范、制度细化来加以落实,而不是由自己亲自处理一般琐事。作为公司董事长,在这方面投入过多时间精力,必然会导致机会成本过高。
任何管理行为都必须要以实现组织的使命为中心,与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战略策略相匹配,否则很容易过头。
组织职能是一种有机组合,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此一时的重点职能,到彼一时则变成了次要职能。因此,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统筹兼顾。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