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当前位置首页 > 营销管理 > 快印管理

快印企业应该把培训当咨询做

时间:2016-05-12 14:22:38来源:互联网

  【印联传媒内容摘要】1、把培训咨询

  现实中,多数企业是为了做培训而培训,培训下来收效不大,学员反映也不好,久而久之老板不满意,员工也觉得是浪费时间,那么如何让培训收效倍增,员工觉得立竿见影呢?其实在专业的培训作业程序中,培训是个程序化过程。第一步叫培训需求调查,这个在去年相关培训一文中也已经说明,立足于培训需求展开的培训工作才是真正有效的培训。一次完美的培训结束了,员工激动,老板很高兴,培训负责人便将培训工作止步于此,但问题是一段时间后一切又恢复照旧了,绩效没有得到改变,怎么办?其实可以尝试把培训当咨询做。

  准确地说是按照咨询业的运作流程来处理企业内部的培训运作,事实上培训是咨询业运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重点在于它是一个闭环流程,即企业诊断--需求确认--培训开发--培训实施--培训评价--绩效改善--持续绩效评估--新问题出现--企业诊断,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处理方法,不多赘述。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其闭环流程性,它是一个不断往复的渐进式训练过程,这于企业培训来说很重要,重要在于可以不断评估工作效果,发现问题,以方便进行事中、事后,甚至事前控制,从而保证培训效果的倍增。

  2、有"理"行天下

  "理"即原理和程序。在日常培训操作中,我们会非常关注技术技巧培训,而且通常情况下培训是节点性的,这两个我们以为常态的培训惯例恰恰是培训效果改善的最大障碍。技术和技巧是软性的,其依托于硬性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设备,也可以是软件,甚至是耗材,硬性载体的不同,必然影响技术技巧的实施使用,所以在培训中要注重"原理"的讲解。什么是"原理"?硬性载体工作原理、规格参数、耗材物理性质、软件的运行环境及关联软件等都是"原理"。

  培训技术技巧必须培训"原理",这于技术技巧培训是个事半功倍的做法。"程序"则更为重要,忽略程序的概念,培训很难实现绩效改善。我们都清楚一个人做不完所有的工作,所以任何企业都设有很多岗位,但独立的岗位是生产不出东西来的。我们培训,尤其是基础培训多以岗位进行,在独立岗位上再专业再优秀,前后环节衔接不起来也是无用的,至少生产内耗会非常大,而"程序"正是用来解决独立环节衔接问题的,它关键在于明确上下环节的对接目标、操作规范,其作用如"润滑剂",使环节与环节之间的磨合更加顺畅,使培训后的绩效改善效果更佳。

  3、有计划的重复

  我们都知道一个动作重复21次就可以成为习惯,一串数字多背几遍就可以记住,这就是重复的力量,企业培训也是可以巧用这种力量的。比如在培训进阶设计中,可以有意设计叠加课程,当然这些课程必须是核心重点,或是基本操作规程。当学员完成一个层级的培训,晋升到更高一层的培训时,这些课程至少是学习过两次的,是经过二次检验(考核考试)的,那么学员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自然会更加牢固,而且还可以引起重视,在工作中不易被忽视。当然还可以更加直接,比如对于产品质量标准,完全可以按月为单位进行抽查,至于学习过程可以是自学形式。我们要注意的是,重复一定是有计划的,重复的内容肯定是企业关注的、重要的、需事前控制的,无计划的盲目重复,会让学员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

  4、让领导做老师

  不要认为培训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管理岗位的职责中必定有一条是与训练属员相关的。管理者或者说领导当讲师益处有以下几点。

  (1)有益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训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全员参与企业培训,不管是讲师还是学员都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增加相互了解,培养工作情谊。

  (2)培训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这些比自省来得快,企业的培训不只是把基层做好这样简单,中层、高层管理者也需要培训,到了这层级的培训更是个性化的。与其通过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不如设法让他们自己发觉问题,自动改善,寻求帮助,所以让管理者当讲师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3)管理者来自各业务部门,都曾经是高端专业人才,且非常了解实际情况,他们当讲师,授课专业且针对性强、素材丰富、权威性高,学员认可度高,认头学习,收获自然更高。

  (4)管理者当讲师授课不仅仅是专业经验方面的授予,更是企业文化传承的过程,在这个层面上其实可以有很多设计,学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对于企业的认知和认可程度。

  (5)有助于管理层理解培训工作的难度,方便培训工作的开展和深入。

  5、把激励变成兴奋剂

  欣赏是一种正激励,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案例足以说明激励对人潜力开发、主动性刺激、自信心增强的巨大作用力。员工培训等同于学生上学,尤其当员工主观上不认同培训安排时,企业培训组织者一样可以灵活使用激励方式调动员工受训积极性、自信心等。激励可以是正激励,可以是负激励,可以是物质的,可是精神的,还可以是周期性的,更可以是即时性的,组合可以很多,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议多正激励、少物质激励、周期性和即时性相结合。

  鉴于数码印刷行业追求产品个性化、强调时效性,员工人数少、设备效能差异大、耗材繁多、生产程序标准化不统一等特性,对于培训工作的开展建议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强调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培训工作;

  (2)先解决管理需求再解决培训需求,即保证培训的内容是确定的、合理的、在一段较长时间不再变更的;

  (3)培训周期宜短不宜长,即多按项目进行培训;

  (4)培训课程更新频率要快且灵活,建议以季度为周期;

  (5)发展规范的兼职讲师队伍,最好各店都有,至少相邻两店可共用一个;

  (6)培训时间可不追求大段的完整时间,可以拆分课程,利用空闲时间安排培训;

  (7)注重闭环控制,追求培训改善。培训也是强调个性化的,对于不同课程、不同受训者、不同企业的个性化就是目标明确,按需施教,有的放矢,培训工作必定更加高效。

  单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培训是内容的问题,专业知识、企业精神、作业程序都是内容方面的,而对于一个行业而言,培训是组合运作问题。传统培训程序和方法并没有所谓的行业限制,不同的是如何根据行业特点进行组合而已。

2.0商品目目录册销售系统
本站声明:本网站除标注来源【印联传媒】之外,其余文字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编辑部联系电话:0755-8268 2722。
智慧云码
关注印联传媒